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建好用好“公物仓”过好过实“紧日子”
时间:2025-09-01 11:24:18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玲 通讯员 仵瑞 王晶晶 侯姝
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通过建章立制、创新模式、多维盘活、考核引领四项实招加强“公物仓”建设,实现聚资源、强统筹、控新增、促共享,推动资产管理提质增效。
完善制度流程,让资产管理“实起来”
制度先行,流程更规范。制定《中国人民银行漯河市分行公物仓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对入仓资产范围、部门职责与分工、管理方式与程序进行明确,搭好制度框架。流程优化,操作更便捷。以全流程规范管理为核心,通过“入仓-在仓-出仓-退仓”资产状态划分操作流程,使公物仓管理简明清晰易操作。原则清晰,预算更刚性。按照“无预算,不配置,无审批,不处置;先调剂,后购置”的原则,对资产全面摸底,符合条件的纳入公物仓基础数据库,截至7月末入仓固定资产36台,原值27.29万元,作为资产新增、预算安排的依据,充分发挥预算的刚性约束。
创新运维模式,让闲置资产“聚起来”
分类建仓,按需调配。除按照资产分类统计外,根据使用场景不同,将在仓资产分为“日常办公设备仓”“会议用资产仓”“货币金银业务仓”等,最大程度发挥资产使用效能。明晰管理,妥善保管。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双线并行,对电子设备等在仓资产集中至科技部门归口保管,办公家具等不便移动的,由移交部门代为保管,减少搬运过程损耗,增强公物仓机制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扩展范围,应纳尽纳。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使用频率,将单价300元以上(含)且长期保持原有形态的低值易耗品纳入公物仓管理范围,最大程度节约预算资金。
多维盘活手段,让“沉睡”资源“活起来”
修旧利废“挖潜能”。对需要维修仍有利用价值的资产进行维修,恢复基本使用功能纳入公物仓。统筹新增“保丰盈”。结合人员退休及调整等情况,定期排查新增入仓资产,对在仓资产编码管理,定期进行评估,强化在仓管理。共享共用“促流动”。截至7月末内部调剂办公桌11张、电脑3台,同级机构无偿调出2台终端,1台征信查询机调剂至商业银行查询网点,节约购置资金10.94万元。
强化“考核+理念”引领,让节约意识“深下去”
考核监督促责任落实。将部门“资产闲置率”“新增资产率”等指标纳入评价,在预算安排和资产配备时作为依据。将闲置资产盘活再利用纳入财会监督内容,与纪委协同联动开展大监督,实现以评促改,以督增效。宣传培育推动厉行节约。开展公物仓开放日、节俭文化展板宣传,推动节俭文化和节约型预算管理机制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