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滑县监管支局:农业保险织密“三农”保障网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时间:2025-09-01 11:48:18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玲 通讯员 毛小玲
在河南省滑县这片近200万亩的耕地上,小麦浪涌、玉米飘香,作为河南第一产粮大县、中国小麦第一县,这里不仅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更在农业现代化转型中探索着风险保障的新路径。如今,滑县以完善的农险体系、创新的服务模式、扎实的监管成效,让农业保险成为守护农民利益、稳定农业发展的“压舱石”,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金融动能。
织密服务网络 农险服务“沉”到田间地头
“以前投保要跑好几趟,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赔款到账也快,种庄稼心里踏实多了!”滑县王庄镇种粮大户李师傅的感慨,道出了当地农户对农业保险服务的认可。
目前,滑县已集聚中原农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太平洋财险、人保财险4家农险机构,实现全县23个乡镇服务全覆盖,构建起“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1437名农险服务人员扎根基层,其中专职协保员41人、基层协保员1396人,配备19辆查勘车、8台无人机,让技术服务直达田间。2024年,“保险下乡”活动累计举办92场次,解答群众咨询2091人次,真正实现“宣传、投保、理赔不出村”。
在服务细节上,滑县农险机构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农户散户通过村委协保员集中线下投保,占比达90%;种植养殖大户及合作社则通过线上APP自主投保,效率大幅提升。从展业前的政策培训,到现场验标时每村不低于5户核查、大户100%验标,再到无人机辅助验标、公示无异议后送单上门,全流程规范操作确保投保信息真实准确,也让农户知情权得到充分保障。如今,滑县农户农险投保率超90%,满意度超90%,农业保险已从“可选品”变成“必需品”。
丰富产品供给 从“保基本”到“保特色”
“种花生怕价格波动,现在有了‘保险+期货’,就算市场价跌了,也能有保障!”滑县慈周寨乡花生种植户张大姐所说的,正是滑县农险产品创新的缩影。
针对农业从“单一主粮种植”向“主粮+特色”多元结构转型的需求,滑县农险机构构建起“政策性+商业性”双轨并行的产品体系:3项政策性种植险守护小麦、玉米、花生等主粮安全,9项商业性种植险覆盖气象灾害、火灾、价格波动等风险;3项政策性养殖险为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保驾护航,1项商业性犊牛养殖险填补细分领域空白。
其中,“保险+期货”模式成为服务特色农业的亮点。2024年,太平洋财险在滑县开展花生“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由省财政厅、郑商所、期货公司等多方联动,为王庄镇、瓦岗寨乡等6个乡镇的2200户农户,提供3.2万亩花生价格风险保障,总保额达5841万元。农户每亩仅缴16元保费,最终获得51元赔付,累计理赔164万元,有效化解了花生价格波动风险,让农户安心种、放心卖。
创新破局谋发展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当前,滑县农业保险仍在持续探索前行。针对地方特色产业保险覆盖不足、养殖险检疫开票繁琐等问题,滑县正积极谋划解决方案:推动特色农产品申请“以奖代补”补贴,让大蒜、金银花等特色作物也能享政策保障;搭建“一站式”检疫服务窗口,打通保险机构与检疫部门信息共享通道,降低养殖险检疫难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与科技应用,推动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技术融入农险,提升防灾减损与理赔效率。
从守护主粮安全到服务特色产业,从完善服务网络到创新风险转移模式,滑县农业保险正以更精准、更高效、更贴心的服务,为“三农”发展筑牢安全屏障。未来,随着各项举措的落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滑县监管支局将持续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让这张“保障网”越织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