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献“技”献策 助推肉牛产业提质增效
时间:2025-09-02 09:12:29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为推动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促进肉牛产业提质增效,8月19日-20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办、南召县农业农村局协办的“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草畜专项肉牛高效养殖及疫病防控技术推介交流会”在南阳市南召县成功举办。
南召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万聪,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王二耀研究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郎利敏副研究员、陈付英副研究员等专家出席会议。会议邀请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周向梅教授、何阳副教授,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团队成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张子敬副研究员等专家授课。来自南召县各乡镇的肉牛养殖场、户从业人员、技术员、防疫员、配种员等170余人参加了本次技术培训和交流。

会议伊始,南召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万聪对专家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感谢。他提到南召县属是南阳黄牛的主产区,肉牛养殖历史悠久,地貌属于浅山丘陵地区,非常适合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但由于思想受限、技术受限,生产中存在肉牛生长速度慢、繁殖率低、疫病多发等问题,亟需通过学习新技术来提高养殖效益。希望与会者能通过此次培训,共同交流学习,促进肉牛养殖业提质增效。
当前肉牛养殖生产中传统饲料资源应用方面存在玉米豆粕依赖症、粗饲料品质缺陷和环境承载压力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肉牛养殖产业节本增效,科学合理地利用工、农业副产物替代部分粗饲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酒糟粗蛋白含量达25%-30%,是玉米的3-4倍,按替代30%精饲料计算,每头牛可降低饲料成本800-1200元,缩短育肥期15-20天,因此,开发潜力巨大。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何阳副教授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详细的讲解了酒糟的营养成分构成、贮存运输注意事项、加工处理方法和不同生长阶段差异化配方等技术,为当地肉牛养殖业提供了全新的粗饲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使学员们了解了肉牛养殖中如何通过粗饲料的合理化开发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疫病是肉牛饲养面临的最大风险,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做好疫病防控是畜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障。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周向梅教授对于养殖场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犊牛腹泻、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等疾病从病原特性、临床诊断、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参加培训的人员对疾病防控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今后减少疫病带来的损失充满了信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张子敬博士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加强种牛选育、调整母牛日粮结构、准确发情鉴定、适时配种、人工授精等技术,提高母牛繁殖效率,实现“一年一胎”。南召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兽医师刘大鹏详细讲解了当前省、市、县等各级政府发布的肉牛贴息贷款、能繁母牛补贴、保险等产业政策,以及如何申请相关补贴等,建议养殖场及时关注相关政府网站、经常性的和主管部门沟通,充分利用好相关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本次培训活动取得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养殖场从业人员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会后,学员们根据自己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关专家、领导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纷纷表示通过本次活动,南召县肉牛养殖从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养殖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将进一步带动南召县肉牛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