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工作室 > 供销 > 正文
践行“十字教学法”,孙学敏教授团队赴沈丘辅导农业经理人学员——苋菜养猪,破解猪周期的可贵探索
时间:2025-09-06 21:59:39    来源:    

  9 月 3 日,郑州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企业形象发展协会会长孙学敏,河南省企业形象发展协会秘书长王敏,带领专家团队前往周口市沈丘县,对郑州大学 2023 级农业经理人培训班学员张艳菊开展辅导。此次活动不仅是高校教育资源下沉至一线的生动实践,更是郑州大学创新推出的“十字教学法”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深度应用。

  一、从高素质农民到产业链打造者

  作为郑州大学 2023 级农业经理人培训班的优秀学员,张艳菊是新时代高素质农民的典型代表。她先后创办了周口永欣饲料有限公司与周口永欣养殖有限公司,其中周口永欣饲料有限公司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她的带领下,企业逐步构建起集饲料生产、生态养殖、种植基地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形成了 “种养循环、产销联动” 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产业发展方面,张艳菊以周口永欣饲料有限公司为核心,不仅深耕优质畜禽饲料的研发与生产,更创新性地推行以苋菜生态饲料为核心的健康养殖模式。其旗下的周口永欣养殖有限公司,依托这一独特优势,专注于生态养猪产业,通过“苋菜养猪”这一创新路径,有效带动当地养殖业逐步摆脱传统零散经营方式,推动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化转型,走出了差异化、可持续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新路。

  在助力乡村发展与促进就业增收方面,张艳菊的企业始终扎根乡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在家门口的就业渠道,使许多原先外出务工的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顾家创收”的愿望。同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企业还间接带动了周边种植、运输、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兴起,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而强劲的动力。

  在张艳菊的陪同下,孙学敏教授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考察了其苋菜种植基地。这片绿意盎然的基地专门为猪饲料提供原料,运营方坚持人工除草、杜绝农药使用,从源头上保障了饲料的天然与无公害。“用食品级蔬菜喂养猪,确保了猪肉的口感和食品安全。” 张艳菊笑着介绍她的创新做法。这种用苋菜养猪的模式不仅提升了猪肉品质,开辟了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也实现了种养结合、资源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

  孙学敏教授在调研中充分肯定了张艳菊的创新实践,指出:“农业需要创新,张艳菊用苋菜养猪,为当地农业树立了榜样。”他强调,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张艳菊能够坚持不懈实属不易,更通过郑州大学高素质农民培育班的学习,将知识转化为推动发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她以苋菜养猪生产出高品质猪肉,不仅开辟了一条新赛道,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健康、美味、安全的食品。作为一名朴素的农民,张艳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我们对此表示大力支持。”

  二、从品牌故事到市场对接的全面赋能

  在此次跟踪辅导活动中,孙学敏教授团队不仅为张艳菊的产业发展提出了专业建议,还针对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具体指导。孙学敏教授指出,“酒香也怕巷子深”,并从专业角度为她规划了品牌提升路径:一要精心设计品牌包装,二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三要深入挖掘并讲好 “苋菜养猪” 背后的品牌故事,以此全面提升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附加值。

  为破解优质农产品 “优质难优价” 的困境,并将小产业纳入 “农业强国” 建设的大格局中,孙学敏教授现场提出了一个资源整合方案:将 “中国小浪底,世界大品牌” 的品牌资源优势,赋能给 “苋菜猪肉” 产业,借助其广泛影响力,共同助推这一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此外,孙教授还现场部署了首个线下推广试点:在周口市川汇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 “郑州大学农业经理人 & 头雁联创中心”设立品牌展销与体验专区,专项推广 “苋菜猪肉”。他表示:“这么好的猪肉,一定要让更多人都能认识它、品尝到它,通过实体展销与品牌联动,切实打通从生产到消费的关键一环。”

  三、教学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调研辅导结束后,张艳菊满怀感激地表示:“孙教授团队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感谢郑州大学对我的培养,我一定努力把企业做得更好,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不辜负老师们的期望。”

  郑州大学农业经理人培育项目的创新实践,为我国高素质农民培育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十字教学法” 打破了传统培训的局限,建立了高校与农村、教授与农民之间的长效互动机制,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有效下沉与精准赋能。

  该模式不仅培育了像张艳菊这样具备创新意识和市场眼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激活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产业基础。

  孙学敏教授团队此次沈丘之行,不仅是一次跟踪辅导活动,更是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教育创新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 “十字教学法” 的不断推广与完善,相信会有更多像张艳菊这样的农业经理人脱颖而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书写更加精彩的创业故事。

编辑:郭新建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