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保险业全力服务“三秋”生产 积极助力“三农”发展
时间:2025-09-08 11:14:56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玲
2025年“三秋”期间,安阳市各农险承保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围绕保险产品创新、服务优化、科技赋能等方面发力,为农业生产提供多元风险保障,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
保险产品丰富,承保覆盖广泛
安阳市保险业聚焦“三秋”农业生产需求,推出政策性与商业性结合的多元保险产品,覆盖主粮、特色作物、种植人员意外伤害等多层次,为“三农”发展筑牢风险防线。截至目前,全市各农险承办机构共承保政策性玉米完全成本保险336.41万亩,承保花生种植保险50.19万亩,共计为秋粮作物提供34.26亿元风险保障,惠及全市40万农户。除了以上大宗主粮政策性农险外,还积极开展创新产品试点:中原农险在内黄县试点花生期货保险(预计承保1.4万亩),在安阳县、滑县推广农作物降雨指数保险(预计承保3万亩);国元保险开展商业性玉米倒伏保险,承保0.14万亩;中华保险拟开办玉米产量保险和气象指数保险、种植人员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中国太保产险开发玉米区域收入保险;平安产险拟联合期货公司推广价格指数保险,推动农业保险从“保成本”向“保价格”升级。
优化全方位服务,强化防灾减损
各保险公司构建“预警-指导-保障”全链条服务体系,下沉服务重心,助力农户应对灾害、稳定生产。
建立完善基层服务网络。多家机构构建完善基层服务网络,确保服务下沉。中原农险在全市中标乡镇设服务网点,配备1254名驻村协保员;中华联合财险在3个县11个乡镇336个村建服务网点,有404名协保员;国元保险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设三农服务站和服务点,64名协保员扎根基层;平安产险合作协保员200余人,实现乡镇、行政村服务站点全覆盖;中国太保产险为政策性农险区域聘请协保员,形成全覆盖专业队伍。
开展防灾减灾服务。各机构多举措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人保财险不定期发送气象灾害预警,组织农业技术专家讲座;中原农险推送33期气象服务信息周报;中华联合财险发送气象预警;国元保险线上线下开展防灾宣传,购置设备助力抗旱;国寿财险创新“保险+科技+服务”的新模式,官微上线“农保通”服务,面向客户免费提供气象预警、长势分析、农事指导、地理溯源等服务,助力农民种植管理现代化。大家财险开展惠农政策宣传,协助抗旱保苗、应对旱涝急转;平安财险搭建风险库,推灾害预警和防灾建议,灾后简化理赔;中国太保产险建灾害预警系统,利用“慧眼智远”AI遥感平台对农作物进行检测,定期出具检测报告,结合结果进行靶向干预,一喷三防,助力农户减损增收。
开展实地帮扶与技术指导。人保财险为9个乡镇维修农田水泵约87眼/次;中华保险拟投入50万元玉米“一喷多促”飞防物资,联合农技专家开展田间指导;国元保险购置发电机、抽水泵,在内黄县受灾村投入水泵抗旱;大家财险在旱涝急转区域开通理赔绿色通道,联合农技专家指导排涝。中原农险组建“保险+农技”服务团队,联合43名农技人员开展田间管理指导,同时积极与农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探索“村集体+龙头企业+保险”协同服务模式,在内黄县井店镇、六村镇摸排调研,依托两个乡镇的尖椒产业发展优势,选取有带动作用的村集体负责人代表先后赴山东、河北调研、确定尖椒发展的优良品种,既促进了农户增收,让村集体受益,又支持当地龙头企业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科技赋能农险,提升服务质效
各保险机构积极运用科技手段,优化农险服务流程。人保财险种植险结合无人机航拍核定受灾面积,养殖险建立“养殖户报案—查勘员上门—线上核赔”的闭环机制,对小额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农户满意度;中原农险引入卫星遥感、无人机技术精准查勘定损;中华联合财险建“智翼无人机”信息平台,将公司农业保险信息化、智能化、线上化、卫星遥感、无人机、“兴农保”移动APP承保查勘技术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用APP和GLS技术精准落图;国寿财险尝试遥感技术验标;国元保险推广卫星遥感、无人机定损等技术,建设“天空地一体化农险应用服务系统”,试点“云勘验”;中国太保产险与国源科技合作提升承保精准率,用无人机查勘定损,开发定制化产品;平安产险自研作物遥感长势监测平台和气象灾害监测机器人,建农业风险区划平台,推出“平安爱农宝APP”实现线上全流程服务。
安阳市保险业在服务“三秋”生产中,通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未来,安阳市保险业将不断探索创新,提升农业保险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为“三农”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