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上市券商融资节奏放缓 年内获批和已发债券规模双双下降
时间: 2024年08月19日09:27     新闻来源:中国证券报     

相较前两年的大手笔“补血”,今年以来券商债券融资有所降温,获批和已发债券规模双双下降,同比降幅分别为8.38%和28.5%。同时,券商普通公司债、次级公司债取代了短期融资券、永续次级债,成为券商偏好的发债方式。

  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选择融资方式和融资时间主要是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与市场环境,随着券商逐步扩大重资本业务规模,其补充资本的需求下降,导致债券融资总体降温。

  已发债券规模下降近三成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截至8月15日,已有20家上市券商获批发行债券,合计拟发债规模为3390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3700亿元,同比下降8.38%。

  按拟发债规模来看,包括申万宏源、中国银河、海通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东方证券、广发证券在内的头部券商,今年每次获批的拟发债规模均不超过200亿元。

  作为中小券商的国联证券、西部证券今年每次获批的拟发债规模均不超过180亿元;国金证券、中泰证券、华安证券、华鑫证券、长城证券、南京证券今年每次获批的拟发债规模均不超过100亿元。

  相对来看,今年申请发债的中小券商明显变多,且获批次数也变多,华鑫证券、华安证券、国联证券、南京证券均获批两次发债。对比去年同期,获批发债券的券商以头部大型券商为主,比如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获批发债次数均在2到3次。

  从单笔债券发行申请金额看也能明显感觉到“缩水”。去年2月份,申万宏源公告称,获批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余额不超过300亿元短期公司债券和面值总额不超过150亿元次级公司债券;国泰君安去年4月27日公告称,获批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200亿元次级公司债以及发行面值余额不超过300亿元短期公司债券。而今年截至目前,券商单次获批发债金额最高也不超过200亿元。

  在已发债券方面,规模同样下降。今年截至8月15日,共有65家券商合计发行350只境内债,规模合计6096.77亿元,同比下降28.5%;去年同期则有72家券商合计发行459只境内债,规模为8527.03亿元。

  普通公司债、次级公司债受青睐

  一般来说,券商债分为券商短期融资券、券商公司债,短期融资券由交易商协会审批,用于补充运营资金或流动资金。券商公司债又包括券商普通公司债、券商次级公司债、券商永续次级债。

  从上述公告可以看出,今年普通公司债、次级公司债已成为券商发债的首选方式,此前火热的短期融资券、永续次级债则数量较少。

  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公司债由证监会审批,在交易所市场发行与交易,发行期限较为灵活。其中,券商普通债主要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偿还到期债务、优化债务结构等;券商次级债通常用于满足流动性资金与补充资本。

  记者梳理多家上市券商发布的公开发债募集说明书发现,券商发债融资主要用于偿还公司到期债务、补充流动资金、支持公司日常运营及业务发展等。“借新还旧”是主要投向,7月以来,公告公开发债募集说明书的东北证券、长城证券、长江证券、山西证券均表示,该期公司债券募集的资金将全部用于偿还即将到期兑付的公司债券。

  Wind显示,截至7月22日,74家券商境内存量债券规模为2.56万亿元,境外存债规模为139.88亿美元。中信证券境内存债规模为1755亿元,居于行业首位,其中2024年年内到期债务余额占382亿元;中信建投次之,境内存债规模为1505亿元,其中2024年年内到期债务余额占245亿元;广发证券境内存债规模居行业第三名,为1452亿元,其中2024年年内到期债务余额占344亿元。

  华创证券固收团队在研报中表示,券商债作为大金融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免征票息增值税、久期较短、尾部信用风险可控等优势。相较于普通债,券商次级债存在一定的品种溢价。

  短期内券商再融资受限将延续

  事实上,2023年以来,证监会已多次就严格监管券商再融资表态。今年3月15日出台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提到,将“督促行业机构合规稳健经营,审慎开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时机,严格规范资金用途,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今年4月份,证监会修订发布《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明确要求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并上市交易和再融资行为,应当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自身经营状况、市场发展战略等,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时机,严格规范资金用途,聚焦主责主业,审慎开展高资本消耗型业务,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华创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徐康表示,受政策、市场环境等影响,券商不断调整自营、两融等重资本业务规模,雪球及DMA等衍生品业务规模或亦有所收缩。尽管今年以来申请发债的中小券商明显增多,山西证券、西部证券等中小券商的申请相继获批,但从已发债券的情况来看,券商债券融资总体有所降温。

  “当前监管层明确券商合理进行再融资,预计短期内券商再融资受限制将延续。”申万宏源非银分析师罗钻辉表示。

  同时,他还表示,相较海外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国际一流金融集团,成为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对于目前的国内券商而言仍有距离。参考高盛曾通过收购扩张规模、拓宽业务版图和区域布局,在股权融资受限情况下,兼并同业将成为大型券商提升业务规模可选路径之一。

编辑:薛艳真

关键字: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河南经济网、中原经济网、中原融媒、河南经济报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或信息有误,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4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200004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信息技术中心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