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在体检报告中看到“转氨酶升高”这几个字,很多人立刻就会联想到“肝炎”,甚至陷入恐慌。但事实上,转氨酶升高≠肝炎。这个指标虽然与肝功能密切相关,但它背后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本文将从中西医角度,带你深入了解转氨酶升高的真正含义,以及如何科学判断和应对这一常见现象。
一、什么是转氨酶?它在体检报告中意味着什么?
转氨酶主要指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肝细胞内重要的酶类,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细胞内。当肝细胞损伤或坏死时,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中的转氨酶升高。因此,转氨酶被广泛用作评估肝脏健康的重要指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更具肝脏特异性。
AST则在心肌、骨骼肌、肾脏等组织中也有分布,不完全代表肝脏损伤。
小结:转氨酶升高提示“细胞受损”,而非“患上肝炎”本身。
二、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未必都是肝炎!
1. 病毒性肝炎(确实是常见原因之一)
乙肝、丙肝等病毒感染可引起肝细胞破坏,导致转氨酶升高。此时患者可能伴有乏力、黄疸、食欲差等表现。但并不是所有转氨酶升高都是由肝炎病毒导致,需通过乙肝五项、丙肝抗体等进一步检测确认。
2. 脂肪肝
现代人饮食高脂高糖,加上久坐少动,脂肪肝发病率居高不下。轻度脂肪肝多数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中发现转氨酶轻度升高。
3. 药物性肝损伤
很多药物如他汀类降脂药、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抗结核药物等,可能对肝脏有毒性作用,造成转氨酶波动。
4. 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可损伤肝细胞,造成转氨酶升高。此时AST往往高于ALT,AST/ALT比值常大于2。
5. 运动过量或肌肉损伤
激烈运动或肌肉损伤后,尤其是横纹肌溶解,也可能导致AST升高。
6. 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肝肿瘤等
这些较严重的肝脏病变也会导致转氨酶升高,但通常伴随其他临床症状和指标异常。
三、转氨酶升高≠肝炎:如何科学判断?
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式,可以从多个维度辨别原因:
1.西医视角:检测+影像+病史
肝炎病毒筛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
肝功能全套检查:除了ALT、AST,还要看GGT、ALP、胆红素、白蛋白等
肝脏B超或弹性成像:判断有无脂肪肝、肝硬化
病史询问:是否近期服药、饮酒、剧烈运动等
肌酶检测:如CK升高提示肌肉问题
2.中医视角:辨证论治,重视“整体”与“调养”
中医更强调“整体观”和“内外调和”。在转氨酶升高的患者中,中医常通过舌苔、脉象、体质判断内在失调的根源,例如:
肝郁气滞:多见于情绪波动大、易怒者
湿热内蕴:常见于饮酒、饮食油腻
脾虚痰湿:多见于肥胖、乏力、食欲差者
四、发现转氨酶升高后,应该怎么做?
1. 别慌,先复查!
偶发一次轻度升高未必有临床意义,可能只是劳累或饮食波动引起。建议1~2周后空腹复查。
2. 明确病因是关键
是否伴有乙肝或脂肪肝?是否近期服药?通过专业医生综合判断,不要盲目自行服药。
3. 调整生活方式是核心
戒酒:避免任何酒精摄入
控制体重:减少脂肪肝风险
合理饮食:多吃蔬果、少油少盐,减少动物脂肪摄入
适量运动:避免剧烈无规律的锻炼
慎用药物:尤其是止痛药、保健品等
五、中西医联合治疗:改善肝功能更科学
1. 西医方案:针对病因治疗
如脂肪肝以减重为主,乙肝则规范抗病毒治疗,药物性肝损伤则需停药+保肝。
2.中医调理:辨证施治,改善体质
柴胡疏肝散:适合肝气郁结型,缓解情绪郁结
茵陈蒿汤:清热利湿,常用于湿热型肝功能异常
加味逍遥散:疏肝解郁,调和脾胃,适用于女性肝郁体质
护肝中成药:如护肝片、肝泰乐等中西结合制剂
提示:中药需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避免乱吃药伤肝。
结语
转氨酶升高不一定是肝炎,也不一定就是大病的征兆。但它是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需要认真对待、理性分析。如果你在体检中发现了转氨酶偏高,别慌张,更不要擅自吃药。及时就医、寻找原因、配合调整,中西结合、科学调养,才是真正守护肝脏健康的正道。
(姓名:崔付超;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科室:重症肝病科;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