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吃药”是一件很随意的事情。有些人觉得药吃多了伤身体,就擅自减量甚至停药;也有人担心药效不够,擅自加量以求“药到病除”。殊不知,看似只是“加一点”或“减一点”的做法,可能带来不可逆的健康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药量不能随意更改,以及擅自调整剂量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
一、药物剂量,是“算”出来的不是“猜”出来的!
很多人误以为药物的剂量只是“推荐量”,可以根据个人感觉自由调整。其实不然,药物剂量的制定,是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药代动力学(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规律)和毒理学研究得出的。
医生开出的剂量,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及并用药物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后决定的,每一毫克都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
二、擅自加量:急于求效,可能加速中毒!
“吃一颗不管用,那我吃两颗!”这种想法非常常见,但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 常见的加量风险包括:
1.药物中毒
比如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见的退烧止痛药,成人每天最大安全剂量不超过4克,超量服用可能导致严重肝损伤,甚至致死。
2.血药浓度飙升,引发副作用
比如地高辛用于心力衰竭,剂量略超标准就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某些抗抑郁药物过量可能导致昏迷、惊厥、心脏骤停。
3.药物相互作用被放大
多种药物合用时,擅自加量可能加强对肝肾的负担,或让本不明显的不良反应迅速爆发。
三、擅自减量或停药:小心病没好反变重
与“多吃点药好得快”的人群相对,还有一类人信奉“药能少吃就少吃”“身体自己会调节”,甚至刚一见好就停药,这种行为同样危险。
▶ 自行减药可能导致的问题:
疾病反复或恶化
高血压、糖尿病、癫痫等慢性病一旦停药,往往很快反弹。例如,突然停用降压药,可能引发高血压反跳性升高,甚至脑出血。
2.耐药性增加
抗生素若未足疗程使用,细菌未被完全杀灭,容易产生耐药菌株,以后再感染时用药效果会大打折扣。
3.治疗失败,增加医疗负担
癌症、结核病、乙肝等重大疾病,一旦因为减药、漏服导致疗效下降,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也会加重医疗资源负担。
四、真实案例警示:改药量,险些丢命!
案例一:心脏病患者擅自加量硝酸甘油,导致低血压昏厥
一名老年男性因心绞痛服用硝酸甘油,感觉一次不缓解,就接连服用了三片,结果血压骤降,晕倒在厕所,幸好抢救及时才脱险。
案例二:年轻女性自行停用抗抑郁药,导致复发
一位抑郁症患者感觉心情“好多了”,就擅自停药,结果情绪迅速下滑,复发后比首次发作更严重,最终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疗。
五、用药安全的五大建议
1. 严格按照医嘱服药
不要以为说明书上的剂量适用于所有人,医生开的才是为你量身定制的。
2.不舒服要先沟通,不要自行调整剂量
出现不良反应或感觉疗效不佳时,应及时与医生或药师沟通,而不是自己做决定。
3.定期复查、评估疗效
特别是慢性病患者,服药期间要按时复诊,便于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方案。
4.保存用药记录
包括药品名称、服用剂量、起止时间等,方便医生查看和评估。
5.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不同科室开的药物要一并告知医生或药师,避免重复用药或互相抵消、增强副作用。
结语
每一种药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治疗作用,也可能带来风险。擅自加量减量,就是在拿自己的健康做试验,可能轻则治疗失败,重则危及生命。正确用药,最重要的是信任专业、遵从医嘱。你可以质疑,也可以提问,但绝不能“拍脑袋”自行决定。让我们一起,从每一粒药开始,守护健康,守住生命的底线!
(姓名:张曼;医院: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科室:药剂科;职称:主管药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