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科普 > 正文
放疗设备怎么“锁定”肿瘤?靠的是物理支持
时间:2025-08-12 15:37:33    来源:河南经济网    访问量:0

查看证书

  在癌症治疗的“三驾马车”——手术、化疗和放疗中,放疗凭借其“无创、精准、适应面广”的特点,成为许多肿瘤患者的重要选择。然而你是否好奇:放疗设备是如何做到“只打肿瘤、不伤好组织”的?答案其实并不神秘,这背后离不开强大的物理支持。今天,我们就来揭秘放疗设备如何“锁定”肿瘤。

  一、放疗的本质:用物理手段摧毁肿瘤

  放疗(放射治疗)指的是利用高能射线破坏肿瘤细胞DNA,使其失去分裂繁殖能力,最终凋亡的一种治疗方法。常见的放射线包括X射线、γ射线、质子、重离子等。它本质上是利用物理能量精准攻击肿瘤。

  但肿瘤不像一个固定不动的靶子,它藏在人体的“山水之间”,周围常常是重要的正常组织,比如脑肿瘤旁边是记忆和语言中枢、肺癌附近是心脏和大血管……这就提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

  如何精准“锁定”肿瘤?如何让放疗打中目标而不误伤邻居?

  这时,现代医学物理登场了。

  二、精准的第一步:影像引导

  放疗的“锁定”第一步,是明确肿瘤的具体位置和范围。医生会先给患者做多种影像检查,如CT、MRI、PET-CT等,通过多维图像重建,获得肿瘤在体内的三维形态。

  以CT模拟定位为例,这是放疗规划的核心环节。患者平躺在定位床上,通过CT扫描获取图像数据。随后,医生会在计算机上对肿瘤进行精确勾画,包括:

  GTV(Gross Tumor Volume):肿瘤的肉眼可见部分;

  CTV(Clinical Target Volume):可能含有微小癌细胞扩散的区域;

  PTV(Planning Target Volume):考虑到呼吸、体位等不确定因素后扩大的安全边界。

  这些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TPS)后,就像为战斗机画好了“雷达图”——接下来就是锁定并攻击目标。

  三、“锁定”关键靠定位系统:射线也需要“导航”

  你知道吗?就像飞机需要雷达导航一样,放疗设备也要“定位导航”,确保每一束射线都瞄准正确的位置。

  1. 体位固定系统

  患者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移动了位置,即便是一两毫米的偏差,都可能让射线打偏。因此,放疗之前需要精确固定体位。常见的方式有:

  热塑面罩:用于头颈部肿瘤治疗,塑形后紧贴患者头部,防止偏移;

  真空垫:用于胸腹部、盆腔肿瘤,患者躺在袋状垫子上,通过抽气使其变硬定型;

  碳纤维治疗床:兼顾刚性和透射性,不干扰射线通路。

  这些设备看似简单,却是放疗精准的基础。

  2. 影像引导技术(IGRT)

  即使使用体位固定,有些肿瘤(如肺癌、肝癌)仍会因呼吸运动产生位移。为此,现代放疗引入了影像引导放疗(IGRT):

  每次治疗前,设备都会再次进行CT或X射线扫描;

  将扫描结果与最初的计划图像对比;

  若有偏差,机器会自动调整角度和位置,确保射线精准覆盖肿瘤。

  这相当于为每一次放疗“校准瞄准镜”。

  四、先进技术助力:精准放疗靠的不只是射线

  现代放疗已经发展出多种技术流派,都依赖于强大的物理计算和控制能力:

  1. 调强放疗(IMRT)

  与传统放疗的“单一束”不同,IMRT能将多个角度、强度不同的射线“汇聚”到肿瘤上,形状如“量体裁衣”,剂量分布更均匀,正常组织受影响更小。

  2. 容积调强(VMAT)

  是IMRT的升级版,射线边旋转边发射,治疗时间更短、剂量更集中。

  3. 立体定向放疗(SBRT/SRS)

  用于小体积肿瘤,可在极短时间内给予高剂量照射,效果接近“放射刀”。

  4. 质子/重离子治疗

  相比X射线,质子束可在到达肿瘤处释放最大能量(布拉格峰),几乎不影响后方组织。属于“物理打击的终极武器”,但设备昂贵,目前尚未广泛普及。

  五、肿瘤“锁定”不止靠机器,还有团队协作

  放疗的精准不仅是设备“聪明”,更是医护团队通力合作的成果:

  放射肿瘤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确定剂量和范围;

  医学物理师:负责剂量计算、计划制定、机器校准;

  放射技师:操作设备、体位固定、影像采集;

  护士和康复师:帮助患者缓解副作用,提高依从性。

  正是这些“幕后英雄”的共同努力,让射线“听话”、让治疗安全。

  结语

  很多人以为放疗只是“站着被照一照”,但实际上,它是现代医学与物理、工程、计算机交汇的产物。从扫描、建模、定位、控制到执行,每一步都精密到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

  肿瘤不是纸上靶子,人体也不是静止的机器。能做到“只打病灶,不伤健康”,靠的是科技,也是智慧。所以,当你看到那个庞大的放疗设备缓缓启动时,不妨多一点敬意:它不仅是一台机器,更是一台凝聚无数科学家、医生、物理师智慧与汗水的“精准战斗机”。

  (姓名:丁丹红;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科室:放疗科;职称:主治医师)

编辑:张茜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