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听说要做胃镜,我一晚上都睡不着……”
“肠镜是不是很痛?要清肠到什么程度?”
“内镜检查前到底能不能吃饭?药要不要停?”
一提到内镜检查,很多人就开始紧张:害怕过程难受、害怕准备麻烦,甚至有人“能拖就拖”。
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术前准备方法,内镜检查并没有那么可怕。准备得当,不仅能提高检查的舒适度,也能帮助医生获得更清晰、准确的结果,对早期发现胃肠疾病意义重大。
今天我们就从术前护理角度出发,为您送上一份“内镜检查前完全指南”,助你从容迎接“镜面人生”。
一、内镜检查到底查什么?
“内镜”是现代医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常见的包括:
胃镜(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等;
肠镜(结肠镜):检查结肠、直肠,有助于发现息肉、癌变;
支气管镜、胆道镜等:用于呼吸系统或胆道系统的深入检查(此文不展开讨论)。
通过内镜,医生可以直接“看到”身体内部的病变部位,并可在检查中顺便取样、止血、切除息肉等。
但要想“看到得清楚”,术前准备必须做到位。这就要靠一系列护理流程来“铺好路”。
二、胃镜检查前,这些护理细节要知道
1. 禁食时间要准确
胃里有食物残留,镜子就像在“泥水中洗澡”,看不清不说,还有呕吐、误吸等风险。
通常要求:检查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
也就是说:检查前一晚晚饭早点吃,第二天早上空腹前来。
有些人早上偷偷喝牛奶、喝粥以为“液体可以”,其实奶类含蛋白质,在胃中停留时间长,会严重影响检查。
2. 晨间口腔清洁可做但不吞水
刷牙可以,但注意不要吞水、不要漱口过猛。
保持口腔清洁,有利于减少细菌进入消化道。
3. 佩戴义齿需摘除
活动假牙在做胃镜时需提前取下,防止呕吐时脱落、误吸或卡住。
4. 放松情绪很重要
紧张会导致胃痉挛、恶心加重,也影响镜子的插入。
检查前可做几次深呼吸;
听从工作人员引导,配合吞咽动作;
如有强烈不适可提出使用无痛胃镜(需要提前预约和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肠镜检查前,这些准备必须“精细到肠”
肠镜检查的成败,关键就在于肠道清洁是否彻底。残留的粪便、泡沫会严重影响视野,甚至导致漏诊。
1. 提前三天开始“低渣饮食”
别一到检查前一晚才紧张兮兮地清肠。三天前的饮食就该调整:
推荐吃:白米粥、面条、去皮鸡蛋、精瘦肉、豆腐;
避免吃:蔬菜水果(尤其含籽的)、粗粮、红薯、奶类、坚果、油炸食品。
这些“高渣”食物会留下大量纤维或气体,影响肠镜观察。
2. 遵医嘱服用泻药,清肠不随便
清肠不是“自己吃点泻药”就行。正规检查前通常会:
开具特定清肠药物(如聚乙二醇粉剂);
按照体重和检查时间安排剂量和服药时间;
关键点:服药过程中要大量饮水(通常需补水3000ml左右),帮助药物发挥作用,同时防止脱水。
3. 排便状态判断肠道是否清洁合格
判断标准:排便物为清亮、无渣、无异味的黄色水样为佳。
若仍有固体排出或颜色浑浊,应联系工作人员,是否需补充清肠药。
四、术前这些细节也要注意
1. 慢性病患者用药要咨询安排
高血压药物通常在检查当天早上照常服用,但用少量水吞服;
糖尿病患者则需根据空腹状态调整降糖药或胰岛素剂量;
抗凝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可能需提前几天停药——但一定要听专业建议,不能自己擅自停药!
2. 特殊体质或病史需主动说明
有过敏史(如麻醉药、消毒剂);
有心脏病、哮喘、癫痫等慢性病;
有过胃肠手术史;
怀孕、哺乳等特殊情况;
这些都需要在检查前告知工作人员,以便做出合适安排。
3. 衣着建议宽松整洁,避免金属物品
建议穿前开口上衣、宽松裤子,不戴项链耳环、戒指等金属物品,方便检查和保持舒适。
五、心理护理:别怕,镜子“只是来看看”
心理放松是顺利完成内镜检查的重要一环。很多人对“吞管子”或“插肛门”有强烈心理抗拒,这很正常,但也有办法缓解。
相信专业流程:检查流程早已标准化、安全性高;
熟悉流程更安心:提前了解流程,解除“未知恐惧”;
避免过度上网“吓自己”:网络流言不可全信,“某某检查后食道破裂”“肠镜痛不欲生”……大多都是夸张渲染;
如有焦虑倾向者,可提前表达需求,申请镇静检查。
六、检查完成后,还要注意这些事
无痛内镜检查后需禁食水2小时,切息肉患者具体禁食水时间遵医嘱;
若有咽痛、恶心属正常,数小时可缓解;
若有持续剧烈腹痛、呕血等,应及时复查。
肠镜后注意:
刚做完清肠,肠道仍较脆弱,避免暴饮暴食;
初始饮食以温热流质为主;
有肠息肉切除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不吃辛辣刺激食物;
少数人可能会有轻度腹胀、排气增多,为检查过程中注气引起,属正常现象。
结语
无论是胃镜还是肠镜,虽说检查本身只有十几分钟,但术前护理做得好不好,决定了整个检查体验和结果质量。别被“镜子”吓到,只要掌握准备流程、做好每一步护理安排,内镜检查不仅不可怕,还能成为早期发现病变、保护健康的重要帮手。
(姓名:陈雅洁;医院: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科室:内镜中心;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