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随着天气变化和入园季的来临,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总是“感冒刚好没几天,又开始流鼻涕、咳嗽了”。儿童反复感冒并不少见,但频繁生病不仅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也让家长忧心忡忡。那么,孩子为什么容易反复感冒?我们又该如何提升免疫力,减少“病号”日?中西医结合或许能为家长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一、为什么孩子容易反复感冒?
1. 免疫系统尚未成熟
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幼儿,其免疫系统正处于不断发育完善的阶段,对病毒的识别和应答不如成人高效。因此一旦接触到感冒病毒,就容易中招。
2. 集体生活增加传播风险
上幼儿园或托班后,孩子开始集体生活,接触的人增多。一旦班里有“感冒小朋友”,病毒就可能在孩子之间迅速传播。
3. 营养结构不均衡
偏食挑食、饮食不规律、奶类摄入不足或蔬果摄入较少,都会影响免疫细胞的生成和功能,进而削弱抵抗力。
4. 居住环境影响
空气污染、室内通风不良、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为病毒繁殖提供温床,增加孩子感染机会。
二、感冒频发要警惕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一年感冒次数超过8~10次,或者每次感冒持续超过10天、伴随高热不退、容易发展为肺炎、反复咳喘等,建议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免疫功能低下: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继发性免疫抑制;
过敏体质:如变应性鼻炎、哮喘;
腺样体肥大或扁桃体病变:影响呼吸通道通畅;
缺锌、缺铁等微量元素不足:影响免疫调节;
鼻窦发育异常、反流性咽炎等慢性上呼吸道疾病。
三、西医提高免疫的办法有哪些?
1. 科学接种疫苗
包括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有助于减少特定病毒或细菌引发的感染,特别是秋冬季建议优先接种。
2. 保障充足营养
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豆制品):是合成抗体的重要基础;
维生素C和A:参与免疫调节,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
锌、铁、硒等微量元素:与免疫酶活性密切相关。
3. 睡眠与运动
每晚保证10小时以上的高质量睡眠;
鼓励孩子户外活动,每天1小时日照和运动时间,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并促进免疫细胞活性。
4. 药物干预需谨慎
常用提高免疫的西药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儿童不宜滥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长期补充抗生素反而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削弱免疫屏障。
四、中医如何调理“爱感冒的孩子”?
中医认为,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肺常娇嫩,因此容易“风寒外袭、肺气失宣”,表现为反复咳嗽、流涕、鼻塞、发热等症状。中医调理重在“扶正祛邪、健脾固表”。
1. 中药调理体质
健脾益气类: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用于体虚易感者;
疏风解表类:如防风、荆芥、紫苏叶,用于外感初期;
养阴润肺类:如百合、麦冬、沙参,用于反复咳嗽者。
中药通常通过煎剂、代茶饮或颗粒形式服用,建议在儿科中医指导下辨证施治,防止误用。
2. 小儿推拿调理免疫
推拿是中医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方式,常用于反复感冒、脾虚腹泻、咳嗽、夜啼等。推拿穴位包括:
补脾经、捏脊: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揉肺俞、推天河水:疏风解表、清热止咳;
按迎香穴、揉印堂:通鼻窍、防感冒。
每周2~3次为宜,由专业技师操作或家长经培训后进行。
3. “冬病夏治”三伏贴
适用于肺脾气虚、反复呼吸道感染体质的儿童。将具有温阳散寒、补气固表作用的中药敷贴于背部特定穴位(如大椎、肺俞、脾俞),可在夏季调理体质,减轻秋冬发病频率。
五、家长该如何科学“护免疫”?
1. 不必“零感冒”焦虑
完全不生病并非健康的标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疫系统需要经历“与病原斗争”的训练。每年感冒5~6次,且恢复良好,是免疫逐步成熟的正常过程。
2.避免“过度保护”
过度消毒、避免户外活动,反而削弱了孩子接触外界病原的机会,抑制免疫系统发育。适度接触自然、有泥土、有阳光,对儿童免疫成熟有益。
3.避免滥用药物
发热不等于一定需要退烧药,咳嗽也不等于必须吃止咳药。很多药物对免疫系统有潜在影响,应在医生建议下合理使用。
4.创建良好生活节律
早睡早起、规律饮食、适度锻炼,是构建免疫“防火墙”的关键环节。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比单一补药或保健品更具长期效果。
结语
儿童反复感冒是成长路上的“小插曲”,但若频率过高,影响正常生活,就需引起重视。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从营养、生活方式、体质调养等多角度入手,家长不仅能帮助孩子减少“病倒日”,更能在关键成长阶段为他们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孩子健康成长,从科学增强免疫开始。
(姓名:石对先;医院:郑州人民医院;科室:儿科;职称:副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