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吃也疼、喝也疼、说话也疼”——口腔溃疡对普通人来说已然令人苦不堪言,而对血液肿瘤患者来说,更是“火上浇油”的痛苦体验。随着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口腔溃疡已成为血液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进食和说话,还可能成为继发感染的隐患,影响整体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那么,为什么血液病患者特别容易“长口疮”?我们又该如何有效预防和护理呢?
一、为什么血液肿瘤患者容易出现口腔溃疡?
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其治疗多依赖高强度的化疗和(或)放疗,这类治疗方式会对口腔黏膜细胞造成严重损伤,进而引发炎症、溃疡、甚至口腔黏膜脱落。此外,以下因素也会增加患者患口腔溃疡的风险:
免疫力下降:化疗、放疗抑制骨髓功能,白细胞减少,免疫屏障薄弱,使得口腔更易受细菌、真菌侵袭。
口腔菌群失衡:抗生素滥用或长期使用,会破坏原有菌群,真菌易乘虚而入,如白色念珠菌感染。
唾液分泌减少:放疗常影响唾液腺功能,口干症状明显,导致口腔自洁作用下降。
营养不良:进食减少或摄入不足,缺乏维生素B族、C、锌等营养素,会妨碍黏膜修复。
卫生习惯差:长时间未刷牙、未漱口,也容易导致细菌滋生,诱发溃疡。
二、口腔溃疡的表现有哪些?
口腔溃疡并不都是小圆洞那么简单,尤其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身上,其表现更为复杂,需提高警惕:
局部红肿、刺痛:溃疡前期黏膜发红、烧灼感,进食时明显疼痛。
单个或多个溃疡:多见于舌头、唇内侧、颊黏膜等处,表面呈灰白色或黄色,周围红晕。
严重时黏膜大片剥脱:尤其是重症黏膜炎,可导致大范围黏膜坏死。
继发感染:如口腔念珠菌感染,舌面出现白斑或奶酪样附着物,擦不掉并伴有异味。
三、如何有效预防口腔溃疡?
对血液肿瘤患者来说,“预防胜于治疗”格外重要。以下措施应作为日常护理重点:
1. 保持口腔清洁是基础
每日刷牙:建议使用软毛牙刷,每天早晚各刷一次,饭后可用温水漱口。
含漱液护理:可用0.9%生理盐水、小苏打水(碳酸氢钠)、康复新液或医生推荐的漱口水漱口,每2-4小时一次。
口腔检查:每日观察口腔情况,发现溃疡及时处理。
2. 改善饮食结构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维C、锌、铁等有助于黏膜修复的营养食物,如深色蔬菜、水果、瘦肉、蛋类等。
避免吃辛辣、过咸、粗糙或过热的食物,以免刺激黏膜。
口腔破溃严重时,可选择流食或半流食,如藕粉、米糊、牛奶等。
四、口腔溃疡发生了怎么办?护理细节不能少
即使再小心,部分患者仍会出现口腔溃疡。一旦发生,护理团队和家属需要及时介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1. 疼痛处理
可遵医嘱使用口腔局部麻醉剂如地卡因凝胶、复方利多卡因洗剂等。
避免进食过热、过硬的食物,以减轻疼痛感。
2. 促进黏膜愈合
局部可涂抹康复新液、蜂胶口腔膜、口炎清颗粒等中西药结合产品,促进组织修复。
必要时静脉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
3. 控制感染
如溃疡表面有脓苔或白色膜状物,应考虑继发感染。可用碘伏棉签轻轻擦除,并配合抗菌或抗真菌治疗。
对明显念珠菌感染者,常用制霉菌素含片、氟康唑等治疗。
4. 加强心理护理
反复的口腔溃疡容易导致患者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提供心理支持,鼓励其配合治疗。
五、护理团队的角色至关重要
在血液肿瘤治疗过程中,护士不仅是执行医嘱的“搬运工”,更是患者口腔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良好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生率,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依从性。
护理人员应做到:
定期评估患者口腔状态,做好健康宣教;
制定个体化的口腔护理计划;
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与营养科、药学科等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提供综合支持。
结语
口腔虽小,却牵动着血液肿瘤患者的“大”健康。面对治疗带来的“口中烽火”,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通过科学的护理手段和日常防护措施,口腔溃疡是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的。希望本文能为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提供一份实用而温暖的“防火指南”,共同守护患者的笑容与康复旅程。
(姓名:孙秋月;单位: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科室:血液肿瘤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