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科普 > 正文
热射病不是中暑!高温急症需警惕致命风险
时间:2025-08-01 16:23:24    来源:河南经济网    访问量:0

查看证书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炎热的夏季越来越频繁,酷暑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逐渐凸显。很多人听说过“中暑”这个词,却容易把所有因高温引发的疾病混为一谈,殊不知其中“热射病”(Heat Stroke)才是最严重、最危险的高温急症。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和救治,热射病极易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本文将深入科普热射病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急救措施及预防策略,帮助大家科学认识高温危害,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热射病和中暑:二者的区别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

  中暑(Heat Exhaustion) 是一种轻中度高温疾病,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乏力、头晕、恶心,体温一般不超过40℃。

  热射病(Heat Stroke) 则是高温引起的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综合征,核心体温超过40℃,伴有意识障碍,是中暑发展到最危急阶段的表现。

  简单来说,热射病是中暑中最严重、最危险的一种,是高温环境下人体调节失衡的终极表现。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均将热射病定义为紧急医疗状况,强调其高致死率和多器官损伤的潜在风险。

  二、热射病的发病机制

  人体通过出汗和血管扩张来调节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约36.5~37.5℃)。在极端高温或高湿环境下,这些调节机制可能失效,导致体温迅速升高。

  热射病的核心机制包括:

  热调节失衡:高温环境使人体散热能力下降,体温持续升高。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体温超过40℃后,脑细胞功能紊乱,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甚至昏迷。

  炎症反应和内毒素释放:高温诱发机体产生全身性炎症反应(SIRS),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

  多器官功能障碍:包括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受损,严重时出现凝血功能异常(DIC)和休克。

  综上,热射病不仅是简单的高热,更是一种复杂的急性全身炎症及多器官损害状态。

  三、热射病的临床表现

  热射病的症状多样且进展迅速,及时识别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分为:

  1. 高热

  体温往往超过40℃,且难以通过传统物理降温手段迅速下降。

  2.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如嗜睡、激动、谵妄、昏迷。

  癫痫样抽搐。

  头痛、头晕。

  3. 其他症状

  皮肤干热(与中暑出汗多不同,热射病皮肤可能不出汗)。

  心率加快、呼吸急促。

  血压波动甚至休克。

  恶心、呕吐、肌肉痉挛。

  尿量减少,提示肾功能受损。

  如果不及时干预,病情快速恶化,可能发展为肝功能衰竭、肾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四、热射病的分类

  医学上将热射病分为两类:

  1. 经典型热射病(非劳力性)

  多见于老年人、儿童、慢性疾病患者,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暴露而发病,典型于热浪期间。

  2. 劳力性热射病

  多见于体力活动者,如户外劳动者、运动员,因剧烈运动导致体温骤升。

  这两种类型在临床管理上均需高度重视,但劳力性热射病发病更急,恢复相对较快;经典型多伴有基础疾病,预后较差。

  五、热射病的紧急处理和治疗

  热射病是急诊医疗重症,治疗目标是快速降温,稳定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

  1. 立即降温

  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

  采用冷敷、湿敷、冰袋放置于颈部、腋下、腹股沟。

  喷雾降温或冷水擦浴。

  必要时采用冷冻液体灌注和体外降温设备(如冷却毯、冷却机)。

  研究表明,核心体温控制在39℃以下后,神经损伤程度大幅减轻,预后显著改善。

  2. 维持生命体征

  氧疗,必要时机械通气。

  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监测心率、血压、尿量,预防休克。

  3. 防治并发症

  监测肝肾功能,防止急性肾损伤。

  凝血功能检测,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抗癫痫治疗和神经保护。

  4. 住院观察

  热射病患者多需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严密监控病情变化。

  六、如何预防热射病?

  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和高温环境下,应采取以下策略:

  1. 避免高温暴露

  高温天气尽量待在空调房或阴凉处。

  户外活动避开中午至下午高温时段。

  2. 适当补充水分和盐分

  及时饮水,避免脱水。

  适量摄入含电解质饮料,维持体液平衡。

  3. 合理安排劳动和运动

  高温时段减少剧烈运动。

  体力劳动者应安排充足休息和降温时间。

  4. 关注高危人群

  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需特别注意。

  及时识别初期中暑症状,避免发展为热射病。

  七、热射病的科学依据与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持续升高,热射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增长趋势。权威期刊《柳叶刀》及美国CDC发布数据显示,热射病每年导致数千例严重疾病和数百例死亡。

  临床研究强调,核心体温快速控制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素,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此外,近年来在细胞炎症机制、血管内皮保护等领域的研究,为热射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方向。

  总结

  热射病不是简单的“中暑”,而是一种高温引发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具有极高的致死风险。面对炎热夏季,了解热射病的严重性,掌握识别症状和应急处理方法,对于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当遇到高热伴意识障碍的情况,切勿犹豫,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救治。科学防暑降温,合理调整作息,才是远离热射病的根本保障。

  (作者:李利平;单位: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科室:南区急诊科)

编辑:张茜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