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科普 > 正文
胃痛总反复?当心幽门螺杆菌作怪
时间:2025-08-28 16:05:19    来源:河南经济网    访问量:0

查看证书

  王先生,今年38岁,是一位公司的中层主管。平日里工作压力大、应酬频繁,吃饭不规律,胃不舒服早已是家常便饭。他常自嘲:“我这胃是铁打的,撑点就过去了。”

  可近三个月来,胃痛愈发频繁。有时候凌晨三四点疼醒,有时候饭后一两个小时开始隐隐作痛。最让他不安的是,胃药也不管用了。

  他终于来到医院。胃镜检查结果出来时,他一脸懵:“怎么可能是幽门螺杆菌?我从没听说过它会这么‘狠’!”

  医生笑笑说:“它狠不狠,得看你给不给它机会。”

  一、一种“隐身”的细菌,一种“慢性”的破坏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一种名字听起来“高冷”的细菌,却活跃在全球超一半人口体内。在中国,感染率高达50%以上,在某些地区甚至超过70%。它喜欢潮湿温暖、酸性环境,而人类的胃,恰好成了它最理想的“居所”。

  它不是一进入身体就“下毒手”,而是温水煮青蛙般,慢慢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炎症,甚至引发溃疡、出血,甚至癌变。

  你可能以为,胃痛、反酸、烧心只是“吃坏了”,但其实,很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在作怪。

  二、它可以让你“痛”,也可以让你“无感”

  “幽门螺杆菌感染了就会胃痛吗?”很多人问。

  答案是否定的。大部分感染者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但胃黏膜的破坏正在悄然发生。

  也就是说,它可能藏在你的胃里十年、二十年,直到某一天,它制造出一个溃疡、甚至一个肿瘤,你才惊觉“它还在”。

  但也不是所有胃痛都要怪它。医生通常会结合症状、胃镜检查和实验室结果进行判断。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可能出现的表现包括:

  餐后上腹胀痛或隐痛;

  反酸、烧心、嗳气;

  恶心、食欲差;

  黑便或贫血(提示出血);

  或者根本没感觉,但“体检一查就有”。

  三、王先生的故事,没那么特殊

  王先生的胃镜报告显示:胃窦糜烂伴浅表性炎症,C14呼气试验阳性。他有点懊恼地说:“我一直以为胃痛是小事,没想到是被细菌长期侵蚀。”

  医生告诉他:“你不是个例。在我们科室,每天都有好几个像你这样的患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都脱不了关系。”

  更值得警惕的是,它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长期感染者,若合并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发展成胃癌的风险会显著上升。

  四、科学检测,别“猜”

  你不能凭感觉判断自己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最可靠的方式,是去医院做检测。

  目前常用的检查包括:

  呼气试验(13C或14C):无创,灵敏度高,是首选方法;

  粪便抗原检测:尤其适用于儿童;

  血清抗体检测:不能区分是否为现症感染,临床意义有限;

  胃镜活检检测:适用于有胃镜指征的人群,如萎缩、糜烂、溃疡等。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五、感染了就一定要治吗?

  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治疗。但以下这些人群,医生会建议积极根除幽门螺杆菌:

  已确诊胃、十二指肠溃疡者;

  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患者;

  胃癌家族史人群;

  年轻、症状明显者;

  长期服用NSAIDs(如阿司匹林)人群;

  希望主动根除、减少胃癌风险者。

  治疗通常采用“四联疗法”:两种抗生素 + 抑酸药物 + 铋剂,疗程10~14天。之后需至少间隔4周复查呼气试验,确认是否根除成功。

  成功率并非100%,需要医生根据耐药性、既往用药史进行个体化调整。

  六、别让家庭成为“幽门螺杆菌培养皿”

  在中国,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链”中,家庭传播极其常见。一个人感染,全家人轮流“中招”的并不罕见。

  为什么?共用餐具、父母嘴喂饭、亲吻婴儿、饭前不洗手……都是“无意识”的传播行为。

  预防建议:

  餐具分开,使用公筷;

  不要嘴对嘴喂孩子食物;

  饭前便后洗手;

  饮食卫生、饮水清洁;

  家庭成员中有人确诊感染时,建议全家筛查。

  结语

  在接受了四联药物治疗一个月后,王先生复查呼气试验转阴。他告诉医生:“现在吃饭没那么容易胃胀、疼了,晚上也不再醒过来难受。以后得好好对待这口胃。”

  医生点点头:“其实对身体负责,并不复杂。发现问题,及时检查;确认病因,科学治疗;养成习惯,保持清洁。胃是你的,照顾好它的人,也只能是你。”

  (姓名:吴鹏;医院:许昌龙耀医院;科室:外一科普通外科;职称:副主任医师)

编辑:张茜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