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在现代社会,手机、电脑、平板几乎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然而,长时间紧盯屏幕,除了引发眼疲劳、干眼症,更可能埋下严重的隐患——黄斑变性。这种眼病会让人“看得见周围,却看不清中间”,严重时甚至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一、什么是黄斑?
黄斑是视网膜中央最重要的区域,直径约1.5毫米,却承担了最关键的视觉功能:
负责中央视力,让我们能清晰看见文字和细节;
参与颜色分辨,让世界不再是黑白;
支撑精细操作,比如阅读、写字、驾驶。
一旦黄斑受损,即使眼睛周边还能看见,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二、黄斑变性是什么?
黄斑变性指的是黄斑区域感光细胞和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中心视力下降。常见表现包括:
看东西模糊,字迹难以辨认;
直线看起来扭曲、弯曲;
眼前有黑影、灰点遮挡;
分辨颜色能力下降。
严重时,患者可能丧失清晰视力,阅读困难,甚至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三、为什么盯屏幕会增加风险?
1. 蓝光辐射
屏幕发出的蓝光能量高,可穿透眼睛直达视网膜,长期过量暴露可能加速黄斑细胞损伤。
2.持续近距离用眼
长时间注视屏幕使眼睛血液循环受阻,黄斑营养供应不足。
3.眨眼次数减少
盯屏幕时眨眼频率降低,容易导致干眼,加重眼部不适和代谢负担。
4.熬夜与用眼环境差
在昏暗光线下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会进一步增加眼部压力。
因此,频繁盯屏幕不仅仅是“用眼过度”,还可能为黄斑变性“提前到来”提供温床。
四、黄斑变性的类型
1. 干性黄斑变性
黄斑细胞逐渐萎缩、凋亡,视力慢慢下降,是最常见的类型,进展相对缓慢。
2.湿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下长出异常的新生血管,容易渗漏、出血,视力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危害更大。
干性可演变为湿性,因此早期识别尤为重要。
五、哪些人更容易中招?
5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加,黄斑退化风险显著升高。
长期使用电子屏幕者:上班族、学生、游戏爱好者等。
吸烟人群:烟草加速视网膜老化。
有家族史者:遗传易感性明显。
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血管健康差,黄斑更容易受损。
六、如何发现早期信号?
黄斑变性初期往往不易被察觉。常用的自我检测方法是“阿姆斯勒方格表”:
把方格表放在眼前约30厘米;
遮住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注视中心黑点;
如果发现格线扭曲、缺失或模糊,应尽快就医。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月自测一次,并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七、如何预防黄斑变性?
1. 遵循20-20-20原则
每用眼20分钟,就抬头看向6米外(约20英尺)的地方20秒,帮助眼睛放松。
2.减少蓝光暴露
使用防蓝光护目镜,或开启设备的护眼模式,尤其在夜间使用时。
3.保证饮食均衡
多吃富含叶黄素、玉米黄素和抗氧化物的食物,如菠菜、羽衣甘蓝、蓝莓、胡萝卜、玉米。
科学研究显示,这些营养素有助于延缓黄斑细胞老化。
4.戒烟、限酒
吸烟者患黄斑变性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3倍。
5.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增加户外活动,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八、如果已经患上怎么办?
目前,黄斑变性尚无法根治,但可以通过治疗延缓病情进展:
干性黄斑变性:主要靠营养补充(如含有叶黄素、维生素C和E、锌等的AREDS配方),加上健康生活方式。
湿性黄斑变性:常用的方法是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延缓视力损害。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保护视力的关键。
结语
盯屏幕已成为现代生活的常态,但眼睛的承受力是有限的。黄斑变性并非“老年病”的专利,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缺乏用眼休息的人,也可能被它盯上。保护黄斑,从减少屏幕伤害做起:合理用眼、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定期检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眼睛保持清晰明亮,看清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姓名:冯强;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科室:眼科;职称: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