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晚上总是睡不着,一闭眼就胡思乱想。”
“白天化疗太累,晚上反而精神紧绷。”
“吃了药睡着了,却老是做噩梦,醒得早。”
这些,可能是许多肿瘤患者的真实写照。
睡眠问题,已成为肿瘤治疗过程中最常见、最容易被忽视的“隐形负担”。
有人说:“能睡个好觉,是最大的幸福。”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这种幸福常常来之不易。
其实,只要掌握科学的睡眠护理方法,许多问题是可以改善的。今天就带你走进肿瘤患者的“夜晚世界”,看看如何帮他们睡得安稳、睡得有质量。
一、为什么肿瘤患者容易失眠?
失眠并不是单纯的“睡不着”,它包括:
入睡困难(超30分钟未入睡)
睡眠浅,易醒
早醒且无法再入睡
睡眠时间短,醒后仍疲倦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导致失眠的原因往往是多重交织的:
1. 疼痛或身体不适
手术伤口、肿瘤压迫、化疗反应等都会引起身体疼痛、恶心、出汗等,严重干扰入睡。
2. 情绪紧张
确诊后的恐惧、治疗期间的不确定、对未来的焦虑,都会在夜间集中爆发,导致情绪过度活跃。
3. 环境变化
住院期间环境嘈杂、灯光干扰、频繁检查和输液,都可能打断正常睡眠节律。
4. 药物影响
某些治疗药物如激素、抗肿瘤药、止吐药等本身就可能引起兴奋、失眠或多梦。
5. 日夜节律紊乱
白天因过度疲劳或没有活动而频繁小睡,晚上自然难以入眠。
二、睡不好会带来哪些影响?
长期睡眠质量差,不只是“困”,而是对肿瘤患者的康复、免疫和情绪调节造成实质性伤害。
研究表明:
免疫功能下降:睡眠不足会抑制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机体抗病能力;
加重疲劳感:睡不好会加剧癌因性疲乏,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情绪波动加重:失眠与焦虑、抑郁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干扰治疗效果:睡眠紊乱影响身体代谢和药物吸收,可能影响治疗反应。
三、睡眠护理目标:让患者“睡得着、睡得稳、睡得好”
睡眠护理不仅是生活护理的一部分,更是全人关注、身心协同的重要环节。
目标并非“吃安眠药”,而是营造有利于睡眠的内外环境,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整体舒适感。
四、肿瘤患者睡眠护理实用方法
1. 建立规律作息,重建“生物钟”
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即使睡不好也尽量早起;
白天适当活动,不长时间卧床;
避免白天打盹超过30分钟,特别是下午;
睡前不要刷手机、看新闻、聊焦虑话题。
护理建议:白天鼓励起床活动或坐起半小时以上,每日开窗通风,感受自然光,帮助调节生物节律。
2. 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室温保持在24℃左右,床铺清爽干净;
避免刺眼灯光,可使用小夜灯;
夜间减少干扰,如提前完成输液、调整输液滴速、减少夜查。
护理建议:协助使用耳塞、眼罩,营造安静环境。如病房靠近护士站,可调整床位至安静区域。
3. 缓解焦虑情绪,安抚入睡
睡前1小时减少刺激性活动,避免讨论病情;
鼓励写日记、绘画、阅读、听舒缓音乐;
可以进行呼吸训练、渐进性肌肉放松练习。
护理建议:轻声沟通、使用安抚语言、协助患者进行正念冥想,可有效减轻入睡前焦虑。
4. 合理安排饮食与水分
晚餐避免油腻、过饱或含咖啡因饮品;
睡前2小时避免大量饮水,减少夜间如厕次数;
睡前可适量食用温牛奶、小米粥、香蕉等有助睡眠食物。
护理建议:记录患者饮食与睡眠关系,协助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改善胃肠负担和夜间惊醒。
5. 缓解身体不适,提升舒适度
调整睡姿、垫高枕头,减轻术区疼痛或呼吸困难;
皮肤瘙痒、潮湿、床铺皱折及时处理;
夜间如需翻身、测体温等操作,应轻柔安静。
护理建议:在睡前协助更换舒适睡衣、清洁口腔、擦拭身体等,提升放松感和入睡质量。
6. 借助辅助方法,非药物优先
建议使用芳香疗法(如薰衣草香包)、音乐疗法(轻音乐);
温水泡脚或足底按摩有助于放松神经、促进血液循环;
适当使用睡眠辅助工具,如助眠枕、温热理疗垫。
护理建议:根据患者个体习惯,探索适合的放松方式,形成可持续、非依赖的助眠方案。
五、这些睡眠误区要避免
睡不着就一直躺着:会让床与“清醒”产生联系,建议30分钟仍无法入睡可暂时起身再试;
滥用安眠药:应避免过度依赖药物,优先尝试非药物方式改善睡眠;
白天越累越容易睡:过度劳累反而让神经兴奋难以入睡;
追求“睡满8小时”:每个人睡眠需求不同,质量比时间更重要。
结语
睡眠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选项”,而是身体修复、心理平衡、免疫增强的重要工具。肿瘤患者的睡眠护理,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注,需要温和有序的节奏,也需要理解和支持。一个良好的睡眠,不仅是黑夜里的宁静,更是新一天的希望。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每一位肿瘤患者守护一个好梦,让他们在安睡中积蓄战胜疾病的力量。
(姓名:赵瑞莹;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科室:肿瘤中心;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