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感术行动”全称“夯实围手术期感染防控,保障手术质量安全”专项行动,是国家卫生健康部门为指导医疗机构提升围术期感染防控水平,保障手术质量安全而发起的一项专项行动。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优化术前、术中、术后的感控流程,全面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率”也是纳入完成指标之一。而无损伤备皮正是保障“术前皮肤准备合格率”的重点环节之一。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无损伤备皮的意义、方法及其对术后康复的积极影响。
一、什么是“无损伤备皮”?
传统的术前备皮常常采用剃刀进行剃毛,虽然操作便捷,但容易造成皮肤的微小损伤,例如划痕、红斑,甚至表皮破损。这些肉眼难以察觉的小伤口,可能成为术后切口感染的潜在通道,增加感染风险。
“无损伤备皮”是一种更为安全、科学的术前准备方式。它强调在备皮过程中尽量保护皮肤屏障,避免使用传统剃刀,而是采用电动备皮器或专用剪毛设备,将手术区域的毛发修剪至适当长度。同时,配合专业的皮肤清洁与消毒流程,进一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这种方法已经被多项研究和指南推荐为更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操作方式。
二、无损伤备皮的核心原则
1. 不使用剃刀,避免刮伤皮肤
无损伤备皮强调避免使用传统剃刀进行剃毛处理。剃刀容易造成皮肤微小划伤,破坏皮肤屏障,增加感染风险。推荐使用电动备皮器等不会直接接触皮肤表面的剪毛工具,以温和方式去除手术区域的毛发,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概率。
2.备皮时机应合理安排
已有临床研究和指南建议,将备皮安排在术前合理时间段内,有助于减少微生物在皮肤上的重新繁殖,从而降低术中污染和术后感染风险。
3.按需备皮,避免“过度区域”
备皮操作应遵循精准化、目标化原则,仅处理确有操作需要的区域,既保障手术无菌环境,又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暴露,减少患者不适感和焦虑情绪。
4.配合规范的皮肤清洁与消毒
在毛发修剪后,需及时清除残留毛屑,并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完成术前皮肤清洁与消毒处理。使用循证推荐的皮肤消毒剂如碘伏或酒精类产品,有助于增强皮肤抗菌屏障,进一步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三、无损伤备皮的流程详解
以临床常见的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为例,无损伤备皮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评估备皮区域
术前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共同评估手术切口范围,标记所需处理的皮肤区域,避免备皮“过大”或“遗漏”。
2. 选择电动备皮器
使用电动备皮器,刀头不接触皮肤,留下大约0.5mm的发茬,可以有效去除手术部位毛发而不造成皮肤损伤。使用后对刀头进行清洗、消毒和保养,确保无交叉感染。如需彻底去除毛发,可使用电动剃须设备,专人专用。
3. 顺毛方向剪毛
剪毛过程中应顺着毛发生长方向操作,避免“逆剪”造成拔毛感或皮肤刺激。
4. 清除毛屑与清洁皮肤
剪毛结束后用无菌纱布轻柔拭净皮肤表面的毛屑,并用温水或皮肤清洁剂擦拭,最后再进行标准消毒。
四、无损伤备皮的优势
1. 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SSI)率
根据《美国感染控制杂志》一项研究数据,采用无损伤备皮的患者,术后感染率比传统剃毛组低约40%。
2. 减少术后疼痛与皮肤并发症
刮伤引起的皮肤疼痛、红肿、毛囊炎等问题,在无损伤备皮模式下明显减少,提高术后舒适度。
3. 提升患者体验与满意度
传统剃毛对患者隐私的侵犯较大,尤其是女性患者存在较强心理负担,而精准备皮和温和剪毛减少患者羞耻感和不适。
4. 促进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感染率下降、伤口愈合更快,使患者术后恢复周期更短,减少医疗资源消耗。
五、患者须知:如何配合术前无损伤备皮?
患者自身的配合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一环:
避免术前自行剃毛:为了“干净”提前刮毛,反而增加感染风险;
如实告知皮肤过敏史:对酒精、碘伏等消毒剂过敏者应提前告知;
配合护士检查备皮区域:术前检查发现有皮疹、破损等应及时沟通处理;
保持术前皮肤清洁干燥:术前洗澡后穿干净衣物,避免摩擦切口区域。
结语
无损伤备皮,看似只是术前一个“小动作”,却承载着术后“大安全”。作为“感术行动”的先导工程,它不仅提升了医疗质量,更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让我们从每一次备皮开始,为手术患者的健康之路,筑起第一道坚实的屏障。
(姓名:郭翠霞;单位:邯郸市中心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