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在现代社会中,“手酸”、“手麻”、“手痛”成了不少上班族、家庭主妇、手机重度用户的日常“困扰”。他们常常会听到一个熟悉的诊断词——腱鞘炎。很多人觉得这只是“小毛病”,咬咬牙、忍一忍就过去了,甚至有人认为“多活动活动就好了”“不治也会自己好”。那么,腱鞘炎真的能自愈吗?这类疾病到底要不要管?
这篇文章将带你全面了解腱鞘炎的真相,揭开常见误区,帮助你科学认识与应对这一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慢性疾病。
一、什么是腱鞘炎?
腱鞘炎,顾名思义,是包裹肌腱的“腱鞘”发生了炎症反应。腱鞘是肌腱外的一层薄膜,像“套筒”一样保护并引导肌腱活动。正常情况下,腱和腱鞘之间润滑顺畅,可以轻松完成屈伸、握力等动作。但一旦反复过度使用、受伤或劳损,就可能导致腱鞘炎症、肿胀、摩擦,产生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常见部位包括:
手腕部(如桡骨茎突部的狄奎凡腱鞘炎)
手指部(俗称“弹响指”或“扳机指”)
肩部、踝部、足底等处
二、腱鞘炎有哪些表现?你可能已经中招
腱鞘炎的典型症状包括:
局部酸胀或刺痛,多见于活动时或早晨刚起床时;
活动受限:如手指屈伸不灵活,有“卡顿”或“弹响”感;
按压局部明显压痛,有时能触及“结节”;
轻度肿胀或发热,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如果你长时间伏案打字、刷手机、抱孩子、拎重物、做家务后出现这些症状,很可能已经患上腱鞘炎。
三、腱鞘炎会自愈吗?不能一概而论
很多人觉得:“这不就是肌肉劳损吗?歇歇就好,不用治疗。”但医学上并不建议你抱着“等它自愈”的想法放任不管。为什么呢?
部分轻度腱鞘炎可以缓解,但多数不会自行完全恢复
如果是早期、偶发性的炎症反应,及时休息、减少重复动作、局部热敷,有可能自行缓解;
但如果症状持续超过两周甚至反复发作,说明炎症反应已较明显,自行恢复可能性低;
特别是出现“弹响”或“卡顿”等机械性阻碍时,已经发生腱鞘狭窄或结节,通常不会自愈,需规范干预。
放任不管,可能会从“酸痛”发展成活动障碍,甚至需要手术处理。
四、关于腱鞘炎的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多动动就好了
真相:适度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反复屈伸会加重腱鞘摩擦,适得其反。急性期应减少负重、避免反复动作。
误区二:吃点消炎药就行
真相:消炎止痛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消除根本原因,尤其对结构性改变如狭窄、结节无明显作用。
误区三:做手工、练钢琴容易得腱鞘炎,不适合继续练
真相:并不是工作性质本身的问题,而是过度或不当使用造成的。合理调整时间和方式,多做手部拉伸,仍可从事原工作。
误区四:年纪轻轻不会得腱鞘炎
真相:腱鞘炎不限年龄。很多年轻人因刷手机、长时间使用电脑鼠标、健身不当等同样中招,甚至更频繁。
五、腱鞘炎怎么治疗?分阶段来处理
腱鞘炎治疗需视病情而定,以下是常见的治疗策略:
1. 早期保守治疗为主
休息:避免重复使用受累部位,尤其是重体力劳动或持续敲击等动作;
局部理疗:如热敷、红外线、超声波治疗;
戴支具或护腕:如夜间手指夹板、腕托,减少活动带来的刺激;
口服或外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扶他林等缓解症状;
适当运动和拉伸:如“祈祷式”拉伸手腕、屈伸手指练习。
2. 中重度可考虑封闭治疗
局部注射激素类药物(如曲安奈德),对症状明显、有弹响感者效果显著;
一般不建议频繁注射,每次间隔至少4周以上,避免组织萎缩或其他副作用。
3. 顽固或复发频繁者可行微创手术
如“狭窄性腱鞘炎松解术”,在局麻下切开腱鞘,释放肌腱;
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有经验医生操作。
六、如何预防腱鞘炎?日常细节很重要
1. 科学用手,合理用力
避免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如连续打字、刷手机、抱小孩等。每工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适当做手部放松动作。
2.保持正确姿势
工作时保持腕部中立位,避免悬空或过度弯曲。电脑鼠标、键盘高度要合适,减少肌腱负荷。
3.热身和放松
打球、健身、弹琴等活动前后注意充分热身和拉伸手腕、手指肌腱。
4.控制体重
过度体重会增加关节和肌腱负担,尤其是下肢腱鞘炎风险也会上升。
结语
腱鞘炎虽然不算“重病”,但如果不重视,很容易迁延成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是否能自愈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与处理方式,盲目等待往往延误治疗。
(姓名:韩信;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骨伤二病区;职称: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