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科普 > 正文
糖尿病并发症多样,血糖管理才是根本
时间:2025-06-12 15:08:19    来源:河南经济网    访问量:0

查看证书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5亿成年人罹患糖尿病,而中国更是糖尿病大国,患者数量逐年攀升。很多人误以为糖尿病只是“血糖高”的问题,吃点降糖药、注意饮食就没事了。但事实上,糖尿病的危险远不止于此。它的真正可怕之处在于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常常“悄无声息”,一旦发生,往往对健康造成严重甚至不可逆的损害。

  那么,糖尿病会带来哪些并发症?为什么说“控糖”是最根本的防护?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

一、糖尿病并发症的“冰山”结构

  糖尿病并发症可大致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1.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急促,严重者甚至昏迷。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人,血糖极高,脱水严重,死亡率较高。

  2.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硬化。心梗、脑梗往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糖尿病肾病(最终发展为尿毒症)、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手脚麻木、溃疡甚至截肢)。

  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皮肤感染、免疫力下降等。

  可以说,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像一颗“定时炸弹”,并发症才是威胁生命的真正杀手。

二、为什么糖尿病会引发这么多并发症?

  糖尿病的核心问题是 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过多的葡萄糖在血液中循环,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持续的损伤,导致血管功能异常。

  大血管病变:长期高血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变得僵硬、狭窄,容易形成血栓。

  微血管病变:毛细血管壁因糖基化反应受损,血流供应不足,导致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受损。

  神经损害:高血糖影响神经代谢,导致神经传导功能下降,出现麻木、刺痛、感觉迟钝。

  简单来说,血糖就像一把“慢刀子”,持续割伤着血管和神经,最终引起全身系统性损害。

三、糖尿病并发症的典型表现

  眼睛:视物模糊、夜间视力下降,严重者失明。

  肾脏:早期出现蛋白尿,若不控制,可能发展为肾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神经:手脚麻木、刺痛,夜间加重,甚至溃烂成“糖尿病足”。

  心脑血管: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心梗、脑卒中。

  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伤口愈合慢。

  这些表现往往在血糖失控多年后逐渐出现,因此糖尿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四、血糖管理才是根本

  面对这些并发症,许多人感到恐惧,但其实只要做到科学管理,就能大大降低风险。研究显示,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可减少50%以上。

  1. 控制血糖的目标

  空腹血糖:4.4–7.0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2. 管理血糖的关键措施

  健康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多吃全谷物、蔬菜和优质蛋白。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按时用药:遵医嘱服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避免擅自停药。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及时发现异常。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会加速血管损伤,应尽量避免。

  3. 并发症筛查同样重要

  即使血糖控制得当,糖尿病患者仍需定期体检:

  每年一次眼底检查

  每年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每年一次心电图和血脂检测

  定期足部检查,避免小伤口演变为严重感染

五、案例警示:血糖失控带来的代价

  一位50岁的糖尿病患者,平时觉得自己没什么不适,常常忽视血糖监测,偶尔血糖高也没在意。几年后,他出现了视力模糊,检查发现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同时,肾功能下降,尿中蛋白明显增加。医生告诉他,如果早期能够严格控糖,这些并发症完全可以延缓甚至避免。

  这类案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它提醒我们:糖尿病并发症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忽视管理的结果。

总结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不是血糖高本身,而是它像一只“无声的蚕”,慢慢吞噬血管和神经,引发各种并发症。要想远离这些风险,关键在于—— 把血糖管住。

  科学饮食,合理运动

  定期监测,按时用药

  主动筛查,及早干预

  血糖管理不是一件短期任务,而是一场“持久战”。只有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才能守护眼睛、肾脏、心脏和全身的健康,从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姓名:李艳丽 ;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科室:老年内分泌科一病区;职称:主管护师)

编辑:张茜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