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5亿成年人罹患糖尿病,而中国更是糖尿病大国,患者数量逐年攀升。很多人误以为糖尿病只是“血糖高”的问题,吃点降糖药、注意饮食就没事了。但事实上,糖尿病的危险远不止于此。它的真正可怕之处在于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常常“悄无声息”,一旦发生,往往对健康造成严重甚至不可逆的损害。
那么,糖尿病会带来哪些并发症?为什么说“控糖”是最根本的防护?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
一、糖尿病并发症的“冰山”结构
糖尿病并发症可大致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1.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急促,严重者甚至昏迷。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人,血糖极高,脱水严重,死亡率较高。
2.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动脉硬化。心梗、脑梗往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糖尿病肾病(最终发展为尿毒症)、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手脚麻木、溃疡甚至截肢)。
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皮肤感染、免疫力下降等。
可以说,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它像一颗“定时炸弹”,并发症才是威胁生命的真正杀手。
二、为什么糖尿病会引发这么多并发症?
糖尿病的核心问题是 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过多的葡萄糖在血液中循环,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持续的损伤,导致血管功能异常。
大血管病变:长期高血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变得僵硬、狭窄,容易形成血栓。
微血管病变:毛细血管壁因糖基化反应受损,血流供应不足,导致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受损。
神经损害:高血糖影响神经代谢,导致神经传导功能下降,出现麻木、刺痛、感觉迟钝。
简单来说,血糖就像一把“慢刀子”,持续割伤着血管和神经,最终引起全身系统性损害。
三、糖尿病并发症的典型表现
眼睛:视物模糊、夜间视力下降,严重者失明。
肾脏:早期出现蛋白尿,若不控制,可能发展为肾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神经:手脚麻木、刺痛,夜间加重,甚至溃烂成“糖尿病足”。
心脑血管: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心梗、脑卒中。
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伤口愈合慢。
这些表现往往在血糖失控多年后逐渐出现,因此糖尿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四、血糖管理才是根本
面对这些并发症,许多人感到恐惧,但其实只要做到科学管理,就能大大降低风险。研究显示,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可减少50%以上。
1. 控制血糖的目标
空腹血糖:4.4–7.0 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2. 管理血糖的关键措施
健康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多吃全谷物、蔬菜和优质蛋白。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按时用药:遵医嘱服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避免擅自停药。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及时发现异常。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都会加速血管损伤,应尽量避免。
3. 并发症筛查同样重要
即使血糖控制得当,糖尿病患者仍需定期体检:
每年一次眼底检查
每年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每年一次心电图和血脂检测
定期足部检查,避免小伤口演变为严重感染
五、案例警示:血糖失控带来的代价
一位50岁的糖尿病患者,平时觉得自己没什么不适,常常忽视血糖监测,偶尔血糖高也没在意。几年后,他出现了视力模糊,检查发现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同时,肾功能下降,尿中蛋白明显增加。医生告诉他,如果早期能够严格控糖,这些并发症完全可以延缓甚至避免。
这类案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它提醒我们:糖尿病并发症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忽视管理的结果。
总结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不是血糖高本身,而是它像一只“无声的蚕”,慢慢吞噬血管和神经,引发各种并发症。要想远离这些风险,关键在于—— 把血糖管住。
科学饮食,合理运动
定期监测,按时用药
主动筛查,及早干预
血糖管理不是一件短期任务,而是一场“持久战”。只有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才能守护眼睛、肾脏、心脏和全身的健康,从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姓名:李艳丽 ;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科室:老年内分泌科一病区;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