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财富》500强见证平安16年辉煌,投诉切记远离退保中介
时间:2025-09-08 17:19:30    来源:河南经济报-河南经济网    

  近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揭晓,中国平安以1586.2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球第47位,较上年提升6位,排名全球金融企业第9位。据悉,这是平安连续第16年入选该榜单。16年间,平安从本土企业成长为全球金融巨头,其背后是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驱动战略的深化,以及科技赋能下服务效率的质变。然而,在平安以专业服务护航客户权益的同时,市场上非法代理退保黑产却屡禁不止,消费者在投诉平安公司或处理保单问题时,需警惕陷入全额退保骗局。

  以专业筑基,平安三省服务赋能客户权益维护

  中国平安的稳健发展,离不开对客户权益的守护。截至2024年末,平安个人客户数达2.42亿,其中持有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占比25.6%,留存率高达98%。这一数据背后,是平安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三省服务工程的持续落地。在医疗养老领域,平安通过差异化战略构筑服务壁垒,近63%的客户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权益。例如,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我国75个城市,车险服务延伸至救援、年检等82项便民场景,为2.36亿“平安好车主”用户提供一站式体验。科技层面,AI坐席服务量占客服总量的80%,2024年实现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119.4亿元,这些数据印证了平安以科技驱动服务升级的决心。

  明晰知情权,破解投诉平安公司信息差

  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是权益维护的核心。然而,非法代理退保黑产正是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全额退保”“高收益理财”等话术误导消费者恶意投诉平安公司。需警惕的是,消费者在投诉平安公司或退保过程中,可能因缺乏专业知识而遭受二次伤害。

  那么,消费者应如何有效行使知情权?平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需主动追问细节:针对产品范围、费用结构、投资风险等关键条款,要求销售人员逐项解释。例如,问清“犹豫期”“等待期”的具体时限,以及“现金价值”的计算方式。逐条审阅合同,核查“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理赔流程”等章节,不理解处要求书面说明。留存证据原件,索取并妥善保管保险合同、发票、风险提示书等文件,避免口头承诺无据可查。善用犹豫期,收到保单后10—15天内可无损失退保,利用这段时间冷静评估需求。通过官方渠道维护权益,若对服务不满需要投诉平安公司,可直接拨打平安客服热线、登录官方APP或前往线下网点投诉,拒绝第三方“代投诉”。

  日前,平安人寿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理赔数据,平安人寿以206亿元理赔金守护192万个家庭,日均处理理赔案件超1万件。这一数据印证了保险价值,也提醒消费者:轻信非法代理退保机构,恶意投诉平安公司可能丧失风险兜底,甚至陷入资金与隐私的双重危机。

  穿透黑产迷雾,代理退保的陷阱与自救指南

  2025年5月,江西梁女士被“百分百全额退保”短视频吸引,支付1000元手续费后,按黑产指示谎称“被销售误导”,恶意投诉平安公司,并拒绝与保险公司面谈。她不仅损失了手续费,身份证、保单等敏感信息还被倒卖至黑市,面临网络贷款诈骗风险。

  代理退保有四大危害,你都知道吗?退保后突发疾病或意外将失去赔付,重新投保可能被拒保或加费。黑产通常收取退保金10%-30%作为“手续费”,且不退还。身份证、银行卡等资料可能被用于办理贷款或电信诈骗。伪造证据可能构成诈骗罪,消费者需承担连带责任。平安工作人员给出防范建议:消费者须屏蔽非正规渠道广告,不点击“全额退保”链接,不添加陌生微信,不要轻信非法代理退保机构说的恶意投诉平安公司后能全额退保的承诺。退保前通过平安官网、APP查询保单现金价值,评估长期损失。若遇争议,拨打平安公司官方客服热线,保留转账记录、聊天截图等证据。

  在金融消费的赛道上,专业与诚信才能行稳致远。中国平安的16年500强之路,是实力的见证,亦是责任的鞭策。面对代理退保黑产,消费者须以理性为盾,以法律为剑,在明晰权益的基础上,拒绝“捷径”陷阱,或者被非法代理退保误导恶意投诉平安公司。未来,平安将以更透明的服务、更严格的合规管理,筑牢客户信任的基石。

编辑:冯雅楠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