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气学说与中医新论》开辟中医脑病与三焦病诊疗新纪元
时间:2025-06-26 10:45:28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吕贵德
近日,《三气学说与中医新论》由济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安阳县中医院原院长吕志生积累四十年理论探索与临床实践之功著成,标志着中医脑病与三焦病领域首次构建起系统完备的理论与诊疗体系,填补了相关基础理论的空白。
突破桎梏,创立“三气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的基石,千百年来指引着中医发展,但其固定框架也客观制约了对“脑病”“三焦病”等复杂领域的深入认知。历代医家虽论述颇丰,却始终未能融入脏腑学说形成系统理论,阻碍了相关临床学科的建立。
吕志生从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三”分现象(如天地海、原子结构、细胞组成、植物根茎叶、动物首体尾、人体精气神及三焦脏腑等)中汲取灵感,大胆提出“离、冥、坎”三气概念,创立了“三气学说”。该学说深刻揭示了事物内部关联三方、发展必经三阶段的普遍规律,并成功与阴阳五行学说相融合,构建了涵盖太极、精气、阴阳、三气、五行、六合的全新宇宙与生命认知模型,显著丰富了传统中医理论的内涵与外延。
构建新理论,终成独立学科体系
在脑病新论上,独创“督经、俞经、神系经”三条隶属脑的核心经脉,阐明脑“主精、主气、主神”三大核心功能及其运行通道(元气行督经、经气行俞经、神气行神系经),系统归纳脑病八大常见病症的临床证治体系。
在三焦病新论上, 首次明确三焦实体为聚散于胸、上腹、下腹三腔的经脉网络,“六经”实为体表六类经脉组合。运用“离、冥、坎”三气特性,清晰阐释三焦、六经生理功能与病理机制,建立三焦病十大常见病症的完整辨证论治方案。
在临床落地上,配套推出“中药功用补录”,基于临床实证新增80味中药的归经与主治功能,为脑病、三焦病治疗提供精准药械支撑,首次实现该领域“理、法、方、药”的闭环贯通。
承古拓新,五大成就重释《内经》真义
该书不仅构建新体系,更对《黄帝内经》精髓进行了深度挖掘与升华,取得五大关键性学术成就:一是发展气机理论,突破性阐释“开阖枢”与“标本中气”,奠定三气学说根基;二是创生克系统论, 整合“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理论,构建养生与治未病新基石;三是贯通宇宙模型, 梳理无极、太极至五行演化链条,揭示更多生命与自然奥秘;四是革新六经认知,厘清六经大小位次与运转规律,创立“六合学说”,为十二经脉流注提供关键依据;五是完善根结理论:新增“神根、神结”,补全阴阳根结系统,深化经络认识。
《三气学说与中医新论》甫一问世,即引发热烈反响。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评价其“承古不泥古,逻辑恢弘深邃,视野开阔,理论扎实且临床落地”,成功“扩充阴阳五行、增补中医基础理论”,在当代中医著作中“独树一帜”,为中医药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极具启发性的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