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国际大奖奖品由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创作
时间:2025-07-14 11:26:11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荣君 通讯员 张旭辉
7月10日,第二届兰花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9位外籍人士和1个团体获奖,他们的奖品是由洛阳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创作完成的。
兰花奖是由中国外文局发起面向全球设立的重要国际文化交流奖项。旨在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兰花奖以成就贡献和国际影响力为主要评选标准,表彰奖励全球范围内致力于中华文化国际交流、对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或机构。9位外籍人士和美国的费城交响乐团获得本届奖项。
获奖个人和集体在领取荣誉证书和奖杯的同时,还获得了一份专属于自己的非遗剪纸定制肖像作品,而这10份作品均出自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文化遗产与传播学院教师、中原大工匠王飞之手。
作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飞长期致力于剪纸艺术的研究、传承与创新,坚持开展剪纸艺术宣传与推广,创作了多幅具有时代意义、社会价值的剪纸作品,先后发表非遗剪纸方向论文4篇,立项课题4项,申请商标2个、专利6个、软著2个、版权20个。由他指导的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剪纸艺术研究社团荣获“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荣誉称号。
今年5月,由中国外文局、中国—东盟中心主办的2025中国一东盟媒体合作论坛暨“豫见河南 古脉新翼”参访行活动与会人员到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实地参观体验。在王飞大师工作室,中国外文局相关人员被非遗剪纸的作品所吸引,并提出了用非遗剪纸作品作为第二届兰花奖奖品的想法。
在接到定制奖品的任务后,王飞积极准备,他用获奖嘉宾的肖像照片为参考,通过绘画、裁剪等工艺,先用简洁流畅的线条勾勒出轮廓,再用镂空技艺刻画细节,尽可能还原获奖嘉宾的表情和神态。经过一个月的创作,王飞圆满完成了9幅获奖嘉宾个人人物肖像和1个获奖集体logo的剪纸作品。
装裱好的红色剪纸上,人物的表情、面部的神态、衣服的褶皱都被完美刻画出来,甚至是根根发丝都清晰可见。精美的作品不仅高度还原了获奖嘉宾的形象,更是展现了非遗剪纸的匠心工艺,向世界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受到了主办单位和获奖嘉宾的高度称赞。
作为奖品创作单位代表,王飞和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文化遗产与传播学院院长郭又荣一起受邀出席了第二届兰花奖颁奖典礼。“很荣幸能够为这样一个国际大奖设计创作奖品,也很高兴能够得到中外嘉宾的认可,这不仅是对我们学校办学成就的肯定,更是对非遗剪纸技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次很好的传播和推广。”王飞说。
近年来,王飞不断创新和传承非遗剪纸技艺,以王飞大师工作室和剪纸艺术研究社为依托,带领学生先后创作了国家安全系列、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巴黎奥运会河南运动健儿等剪纸作品,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旋律,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了解非遗剪纸、爱上非遗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