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平桥区书法家参展“镌刻千秋 书写时代”中原金石书迹展 共探文化传承与创新之路
时间:2025-07-14 15:10:17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余梦周
在河南省美术馆,由河南省文联主办,河南省书画院、河南省美术馆协办的“镌刻千秋 书写时代——中原金石书迹的创造性转化研究展”吸引了观众或驻足细观,或低声交流,不少人在作品前观摩拍照。平桥区书法家陈思杰创作的2幅作品入展本次展览。

展览于7月10日开幕,共展出84位书家的168件作品,系统梳理了河南境内先秦至隋唐的金石书迹,展现了中原书法的宏大气象,通过“临摹——创作”的对比展示、学术性展签的精心布置,构建了一个沉浸式的书法研习空间。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信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平桥区文联主席陈思杰受邀参展,他参展的作品是临摹北魏《司马悦墓志》,以及以此风格创作的诸葛亮《出师表》。《司马悦墓志》刻于北魏永平四年(公元511年),青石材质,志文计659字,魏楷书体,书风方圆兼具,刚健俊逸,疏密自如。1979年出土于孟县(今孟州市)城关镇斗鸡台村,初存于孟县文化馆,1997年藏于河南博物院至今,堪称魏碑中的上品。

接到此次专题书法展的临摹、创作任务时,陈思杰坦言压力较大。一方面这是多名作者参与的整体性创作工程,个人作品质量会影响展览;另一方面,指定作品《司马悦墓志》他之前未临过且时间紧。变压力为动力,陈思杰先上网查阅拓片分析特点,字帖到后全身心临摹,边临边思考对比,通临多遍后正式用六尺斗方粉彩纸通临全碑,注重墨色等。创作时,以四尺整张蜡染纸写诸葛亮《出师表》,以《司马悦墓志》为主基调并融入其他特点及个人理解,章法上用隶书题署、朱砂行书题跋及印章点缀。
“此次展览不仅是高水平展示,更为地方文联工作提供了借鉴,启示我们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要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勇于创新表达。如何让平桥区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通过创造性转化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讲好平桥故事,这也是我们正思考并实践的方向。” 陈思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