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奶业大会厦门落幕 产业链协同、科技创新、国际化拓展共绘纾困破局蓝图
时间:2025-07-15 15:59:20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周泓波
7月15日—— 聚焦“奶业纾困”核心议题,为期三天的第十六届中国奶业大会、奶业20强(D20)峰会暨2025中国奶业展览会在厦门圆满闭幕。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顶尖科研机构及产业链龙头企业代表齐聚鹭岛,直面当前奶业面临的原奶阶段性过剩、消费疲软等结构性挑战,深入探讨破局之道。
加强产业链协同、依托科技创新、推进国际化拓展成为与会各方的强烈共识,为中国奶业走出深度调整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指明了清晰路径。
产业链协同:破利益分配坚冰,筑发展韧性根基
2025年,作为承前启后衔接“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航的关键之年,被视为中国奶业纾困突围的重要节点。然而,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失衡、协同效率低下仍是横亘在行业面前的首要难题。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在论坛中深刻剖析了症结所在:养殖端与加工端价格传导不畅导致生鲜乳价格剧烈波动,中小牧场与乳企合作模式单一脆弱,全产业链数据壁垒森严,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分享的数据触目惊心:2023至2025年间,我国奶牛养殖业累计收入损失预计高达700亿元,因生鲜乳过剩导致的喷粉储存亏损超过200亿元。这一严峻现实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全链条深度协同推向了“十五五”奶业强国建设的核心位置。
大会开幕式上,《稳固上游铸牢根基中国乳品企业厦门倡议》重磅发布。倡议书明确要求乳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从稳定生乳收购、深化产业各环节协同、加大金融精准支持上游力度、强化技术帮扶牧场等方面发力,凝聚行业合力,筑牢奶业根基。在同期举行的“胸怀炬火·赋能十五五”中国奶业擎梁者再出发仪式上,行业领军代表共同宣誓,未来将聚焦科技创新、节本增效、三产深度融合三大方向,积极探索奶业振兴的新范式与新动能。
科技创新:驱动价值跃升,激活增长引擎
在行业寻求破局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被一致认定为穿越周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伊利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刘春喜强调,发展精深加工技术是破解困局的“金钥匙”——它不仅能有效消化阶段性过剩的原奶资源,更能显著提升产业价值链,精准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和高端化的营养健康需求。
在大会特设的《乳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与高附加值产品创制研讨会》上,多项前沿科研成果集中亮相。其中,围绕山羊乳铁蛋白在抗菌、抗氧化等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为羊奶乃至整个乳品行业的科研深化与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当前,领先乳企普遍构建全球化研发网络,携手顶尖高校与科研院所,在母乳研究、关键功能成分开发、加工工艺突破等核心领域持续攻坚,加速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由此形成的覆盖婴幼儿配方奶粉、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等多领域、全生命周期的创新产品矩阵,正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更优质的营养解决方案。
展会现场成为创新成果的最佳秀场。众多乳企集中展示了在婴配粉精准营养、个性化健康产品等领域的最新突破,吸引了大量专业观众驻足交流,生动展现了行业依靠科技赋能实现产品升级与价值创造的澎湃活力。
国际化拓展:开辟新蓝海,塑造全球竞争力
面对国内市场的阶段性承压,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海外增量市场,被广泛视为行业纾困破局的另一重要支柱。大会期间,多位乳企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指出,加速“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是中国奶企实现可持续增长、分散经营风险的必然选择,期待更多中国企业能在世界乳业舞台崭露头角。
行业先行者的实践已提供有力佐证。部分领军企业通过国际化布局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羊奶粉等品类的国际业务在2024年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尤为瞩目的是,一些创新产品成功登陆美国等成熟市场,并在当地主流电商平台(如亚马逊)相关品类中占据销量领先地位。这些成功案例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后续中国乳企扬帆出海、参与全球竞争积累了宝贵经验,树立了可借鉴的标杆。
展望:协同攻坚,迈向奶业强国新征程
当前,中国奶业纾困振兴之路依然任重道远。然而,本次厦门盛会传递出坚定而清晰的信号:在政府政策精准引导、行业协会高效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勠力同心的共同推动下,通过深化利益共享的产业链协同机制、激活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开拓潜力无限的国际化新市场,中国奶业正逐步探索并夯实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这一系列扎实举措,不仅为行业加速走出调整周期注入了强劲信心与动力,更将为“十五五”时期全面推进奶业强国建设奠定无比坚实的基础。中国奶业的新征程,已然在多方合力下稳健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