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漯河 > 正文
漯河市源汇区文化旅游局 :非遗赋能理论宣讲 文化点亮思想之光
时间:2025-07-18 11:24:19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靳琳 曹改平

  近日,漯河市源汇区以非遗为载体、以理论为内核,创新开展理论宣讲工作。源汇区文旅局立足本土非遗资源,将“源汇实践说”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品牌与非遗传承深度融合,通过“非遗+理论”“活态+传播”的创新模式,让党的创新理论以更鲜活、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走进千家万户,为基层理论宣讲注入文化活力。

  非遗为媒,让理论宣讲“活”起来

  源汇区打破传统宣讲的“台上讲、台下听”模式,巧妙利用非遗文化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让理论宣讲更具吸引力。在河上街景区、美食街区等文旅地标,非遗展示区变身“宣讲课堂”,手工艺工坊成为“实践基地”,群众在欣赏泥塑、剪纸等传统技艺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熏陶。非遗传承人纷纷化身“宣讲员”,用群众熟悉的乡音和艺术形式讲述党的政策。泥塑艺人以“牛行街的变迁”为主题创作系列作品,生动展现城市发展历程;豫剧演员演绎《江姐》等经典剧目,让红色精神在戏曲唱腔中代代相传;唢呐艺人用《十送红军》等传统曲目,奏响新时代奋进乐章。

  双向赋能,让文化传承“火”起来

  这一创新实践既增强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又为非遗文化注入了时代内涵。曾经深藏博物馆的非遗技艺,如今通过理论宣讲的舞台焕发新生。许多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年轻一代在参与互动中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在“源汇实践说”宣讲大集系列活动中,群众可以边学剪纸边听政策解读,边做泥塑边聊家乡变化,参与群众表示“这样的宣讲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非遗传承人也感慨:“过去总担心手艺失传,现在通过宣讲活动,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非遗,更让传统技艺讲出了新时代的故事。”

  成效显著,打造基层宣讲“新样本”

  源汇区文旅局“理论宣讲+非遗传承”的创新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宣讲形式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群众从“被动听”到“主动学”;宣讲阵地从教室、会议室拓展到景区、街区,形成“处处是课堂、时时可学习”的生动局面;非遗文化从“静态展示”走向“活态传承”,在服务群众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如今,“源汇实践说”已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不仅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更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当非遗的厚重底蕴遇见理论的真理光芒,源汇区用生动实践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承载历史,更能照亮未来。在这里,非遗与理论的深度融合,正书写着文化传承与思想引领的崭新篇章,为新时代基层宣传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源汇方案”。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