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浉河区: 治理有方解民忧 党群同心筑幸福
时间:2025-07-18 11:33:09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陈笑闻
7月15日,晨光漫过金牛山,信阳市浉河区金牛山街道办事处华森社区的小广场便热闹起来,30余名老人在太极拳辅导站舒展拳脚,剪纸课堂里20多位居民正巧手裁红。这个占地33万平方米、由老木工机械厂转型而来的社区,如今用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让1729户、3526名居民重拾“邻里相帮”的温情,更交出了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12345热线零投诉、群众满意度 100%的亮眼答卷。
“以前消防通道堆得满满当当,现在网格员发现隐患,3天就能清干净!”居民王师傅的感慨,道出了华森社区治理的“加速度”。这份变化的背后,是社区党组织打开“议事门”,让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的生动实践。
面对企业搬迁后的“治理真空”,社区167名居住党员(其中24名自管党员)率先站出来,创新“金牛夜话”议事模式——每周三晚,党员干部与居民围坐在一起,路灯下说问题、板凳上商办法。3年来,这样的“夜话”累计解决邻里纠纷、公共区域整治等民生问题200余件,平均办结时限缩短至48小时。“大到电路改造,小到垃圾清运,大家都能说了算,心气儿自然顺了。”参与议事的老党员张大爷说。

党组织的凝聚力激活了多元共治能量,社区联动信阳长明电器完成37栋居民楼电路安全检测,126处隐患逐个销号;联合河南两山两湖文旅公司开展公益电影、育儿托管等服务46场,1800余名居民在家门口享实惠。
“看到楼道堆了杂物,拍张照上传‘信服通’APP,很快就有人来清!” 快递小哥李师傅打开手机,展示自己作为“移动网格员”的 “战绩”。华森社区创新的“双向需求清单”机制,让89名快递小哥化身治理“千里眼”,累计上报消防隐患、私搭乱建等线索93条。街道商会更给23名表现突出的小哥推荐就业岗位,17起劳动纠纷也在社区帮助下顺利化解。
在社区超市门口,网格员胡翠云的“暖心驿站”总是暖意融融。热水、充电、临时休息……10余项服务全年惠及环卫工人、外卖骑手等户外工作者2300人次。“累了进来歇歇脚,喝杯热茶,感觉自己也是社区的一份子。”环卫工人刘大姐说。
从快递小哥到商户网格员,从企业单位到居民群众,华森社区织密了一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网。
“百家宴30米长桌摆了156道菜,社区春晚12个节目全是居民自编自演!”说起社区的文化活动,居民李阿姨笑得合不拢嘴。在华森社区,文化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是凝聚共识的“金钥匙”。

12支文体队伍以兴趣为纽带,年均开展活动108场,2100余人次居民在参与中拉近了距离。平均年龄65岁的太极拳队,在省市区比赛中斩获13个奖项;“巧手驿站”的剪纸公益课堂上,260名学员创作作品800余件,“金牛记忆”系列文创首销300件,还为居民增收9800元。
“以前住对门都不说话,现在一起排练、一起演出,亲得像一家人。”社区春晚参演居民王大姐的话,道出了文化活动的“聚心”魔力。

“这面《茶乡青韵》墙绘太漂亮了,我们专程来打卡!”如今,华森社区的3面主题彩绘墙成了“网红地”,420平方米的画卷里,藏着青春与社区的“双向奔赴”。
社区启动“青春绘梦计划”,联合信阳师范大学招募120余名大学生,完成1500平方米老旧墙面改造,绘制3条文化长廊。灰扑扑的巷子变成“会讲故事的风景线”,更带动周边商户月增收超30%。“大学生带来了新想法,我们也给了他们实践的舞台,这是双赢。”华森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周晓燕说。
从三线建设时期木机厂7831万元工业总产值的辉煌,到如今 3526名居民100%的满意度,华森社区的变迁印证着基层治理的成效,既要体现在群众笑脸里,更要写实在数据清单上。当167名党员的先锋力量、3526名居民的参与热情,与精准高效的治理机制相遇,便能织就一张覆盖1729户家庭的“幸福网”,让“小事不出网格、温暖就在身边”从承诺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