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解民忧”化解“登记难”——新郑市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清理化解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时间:2025-07-23 17:12:02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王晶晶 刘佳磊
“长久的期盼终于得以实现,我们终于获得了产权证书,感谢政府为老百姓又办了一件实事、好事!”领到证书后,新郑市新嘉苑小区的业主李女士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小小一本不动产证,却关联千万家。由于历史原因,不动产“登记难”问题长时间未得到解决,这已成为群众集中反映、强烈要求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然而今年,很多新郑人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不动产证书,化解了长年以来的“心病”。
自新郑市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登记难”工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成立专班研究,凝聚部门合力,靶向精准施策,持续攻坚突破,动真碰硬全面破解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化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组建专班 集中攻坚
为确保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理和解决工作有序展开,新郑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清理化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各部门及属地政府为组员的工作专班,明确任务,压实责任,构建“政府牵头、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解决不动产“登记难”问题的步伐。 为强势推进、精准打通各环节问题,新郑市以问题为导向,首先结合新郑历史遗留问题实际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了《新郑市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不动产“登记难”清理化解若干措施》,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办理路径和办理依据;其次,组织各相关部门和乡镇定期召开整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工作推进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存量登记难题再攻坚,对重要问题线索再排查再解决。
全面排查 台账管理
专项行动正式开展后,工作专班确定由资源规划局牵头,住建、房管、人防、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会同全市各乡镇政府、办事处、管委会等沟通对接,迅速发动基层力量,逐小区、逐楼院拉网式排查并张贴微信小程序二维码等收集问题线索,对辖区内所有项目进行排查梳理,掌握项目建设单位、涉及住房、手续办理、税费缴纳等情况,真正了解群众办证需求,建立排查化解台账清单,共摸排化解“登记难”问题项目158宗,微信小程序收集线索1544条(含重复)。
市专班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分类建立详尽的工作台账,通过实施服务前置策略,设立服务咨询站,向企业及群众发放“温馨提醒卡”,现场指导业主填写和提前收集相关办证材料。同时深入一线了解,实地走访上门发放“助企服务卡”,明确各部门助企联络员电话,确保项目单位在各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并针对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服务,切实做到“保姆式”服务承诺。
分类处置 逐步化解
新郑市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登记难”专班秉承“全面排查、清单式整治”的工作策略,遵循“先易后难、分类处理、容缺办理、应登尽登”的原则,采取“一楼盘一策略”的差异化化解政策,标本兼治、系统施治,以确保不同类型的“登记难”问题都能得到“一对一”精确化解。针对化解处置类项目,采取台账销号制度,按照“定责任人、定时限、定路径、定措施、定成效”原则逐个进行化解处置,实现“规范一批、处理一批、登记一批”的目标。针对问题整改类项目,因土地、规划等方面前期存在突出遗留问题,将汇合各相关部门意见进行专题研究,逐一推进整改化解。
其中,龙湖镇新嘉苑项目因建设时人防面积不够问题验收未通过,业主长达六年不能办证。为切实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尽早拿到“放心证”,新郑市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登记难”专班通过部门联动,与开发企业、业主代表召开座谈会,联合住建、房管、人防等部门,梳理症结、集中攻坚,安排专人“一对一”靠前服务,畅通“绿色通道”,按照“容缺办理、部门联动”原则,加班加点实现办证环节全过程打通,在三日内向业主发放了557本不动产证。截至目前,已完成了该小区830套房屋全部首登。
下一步,市化解“登记难”专班将针对已化解的问题,将举一反三、对标对表,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同时持续推动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做到“登记难”历史遗留问题应化尽化、应解尽解,以真变化回应群众关切,以真成效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