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工作室 > 自然资源 > 正文
周口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五心七制”聚焦效能提升 构建新时代政务服务新范式
时间:2025-07-30 09:29:33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赵新建

  近年来,周口市不动产登记领域以破解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为突破口,以中心城区为主阵地,着力创新构建“五心七制”政务服务体系。这一改革样本通过重塑服务理念、完善制度设计、创新实践路径,全面开启效能革命,实现不动产登记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的转型升级,尤其在解决铁道家园小区等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的创新实践中,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周口模式”。

  服务赋能:“五心服务”彰显为民宗旨

  铁道家园作为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的“登记难”“硬骨头”,长期以来备受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创新打造“暖心服务提质效、恒心改革破壁垒、爱心护老解民忧、忠心履职守底线、初心为民办实事”五心服务矩阵。通过“多表合一”改革实现数据共享替代纸质证明6项;推出“税证联办”窗口办理时限压缩72%;创新“银发服务直通车”,政税联合为老弱群体提供上门服务136人次,开启“周末无休”“节日服务不打烊”等会战状态,开展“登记政策进社区”2000人次, 王德发老先生感慨道:“工作人员节假日上门服务,解开了我们全家十年的产权心结。”这套组合拳使该小区26栋楼房完成前端100%化解,为1272业主打通办证渠道,本着“群众无过错原则”,748户申请人率先拿到不动产权证,带动同类问题项目化解率达到81.3%。

  机制赋能:“七项机制”重塑服务生态

  “承诺式限时办结”机制:全面推行“60分钟极速办结”服务模式,将转移登记、抵押登记等高频事项纳入智能预警系统。建立“受理—审核—登簿”全流程倒计时机制,形成刚性约束。让群众办事“立等可取”从愿景变为现实,逐步实现常态化、标准化,极大地提升了群众办事的便捷度与满意度。

  “适老化全程护航”机制:聚焦老年群体办事需求,提供“银发直通车”服务。开展专业培训,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全程陪同引导、优先办理、上门面签等贴心服务,打造“速度与温度并存”的老年友好型服务场景,动态优化老年群体服务供给,持续深化登记窗口“适老化”改革,彰显政务服务人文关怀。

  “效能型队伍建设”机制:构建“晨会复盘+情景模拟+岗位互评”三位一体能力提升体系。依托典型案例数据库开展精准式业务培训,创新实施“服务全流程压力测试”和“多岗位业务大比武”。通过建立“发现问题—分析症结—改进流程”的闭环管理体系,持续锻造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服务团队。

  “会诊式疑难化解”机制:强化审核委员会职责,组建专业化会审团队,建立重大疑难事项“一事一策”处置规范。运用法治思维和改革智慧破解复杂疑难或重大登记问题,通过联合会商、集体决策、全程留痕等制度设计,确保登记业务既坚守法律底线,又体现服务温度,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树立政府公信力。

  “双轨制问题治理”机制:创新实施“存量化解+增量预防”双轨并行治理模式。一方面设立历史遗留问题“百日攻坚”专班,通过驻点服务、政策宣讲等举措提升办证效率;另一方面构建新建项目“交房即交证”服务体系,推行“延时服务”“周末无休”等保障措施,实现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立体化服务触达”机制:构建“多级媒体+全流程+服务创新”“线上线下”多维宣传矩阵,深化“周易登”服务品牌建设,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选树服务标兵、开展“政务服务进社区”等活动,将政策解读和业务办理延伸至基层末梢。建立服务效能社会评价体系,以群众满意度倒逼服务质量提升。

  “集成式政务协同”机制:主动对接沟通相关部门,创新打造“全链式政务服务协同”新范式,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服务集成,实现不动产登记与民生服务有机衔接。重点构建“交易登记—税费缴纳—民生过户”业务闭环,推行“容缺办理”“承诺制审批”等创新举措,打造“一件事一次办”智慧服务生态。建立跨系统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办不成事”诉求响应机制,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

  示范赋能:“标本兼治”形成示范效应

  周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表示:“‘五心七制’典型经验已在该市不动产登记系统推广应用,助力不动产登记效能大提升,历史遗留登记难化解工作驶入快车道”。截至2025年7月25日,推动全市156个“登记难”项目高效化解,惠及购房群众9.5余万户。 如今,周口市正以深化“五心七制”改革为切入点,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通过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服务升级的有机统一,探索出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创新之路。

编辑:晏语悦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