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关注 > 正文
数万条玛瑙手串逐鹿中原 近十万条老玉串珠铸古魂 ——专家解读玛瑙手串和老玉串珠系列报道之一
时间:2025-07-30 10:38:30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存玲

  近日,记者有幸采访到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刘一田。作为国内知名古陶瓷收藏家,刘一田在收藏领域建树颇丰。令记者惊讶的是,刘一田先生的玛瑙手串和老玉串珠藏品竟也十分丰富、且藏品数量十分巨大,且对此有着独到且高屋建瓴的认知与深入学术研究。

  刘一田说,在文玩和饰品的领域中,玛瑙手串和老玉串珠一直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它们不仅是美观的装饰品,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大自然的馈赠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玛瑙手串

  刘一田说,玛瑙是一种具有美丽纹带的玉髓,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形成于火山喷发后的冷却过程中,在漫长的地质变迁里,经历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从而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色彩与纹理。玛瑙几乎涵盖了所有色系,常见的有红、黄、绿、蓝、紫、黑、白等,每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比如红玛瑙热情似火,象征着活力与激情;绿玛瑙清新淡雅,给人以宁静之感。不同的纹理也是玛瑙的一大特色,如缠丝玛瑙有着像丝线交织般的纹理,独特而美丽;水草玛瑙内部的纹理如同水中摇曳的水草,栩栩如生。​

  关于玛瑙手串的制作。刘一田说,玛瑙手串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多个环节的精心操作。首先是选材:从众多的玛瑙原石中挑选出品质上乘的原料是关键的第一步。优质的玛瑙原石应质地纯净,无明显裂纹和杂质,颜色鲜艳且均匀,纹理清晰独特。例如,制作红玛瑙手串时,会挑选颜色浓郁、红得纯正的原石;对于缠丝玛瑙手串,则会选择缠丝纹理规整、线条流畅的原石。

  其次是打磨:选好原石后,通过切割、打磨等工序将其加工成大小适中、形状规则的珠子。打磨过程需要工匠具备精湛的技艺和耐心,以确保珠子表面光滑圆润,质感细腻。一般会先用粗砂纸初步打磨出形状,再用细砂纸逐步抛光,使珠子呈现出迷人的光泽。​

  再者就是穿孔:利用专业工具在打磨好的珠子上穿孔,穿孔的位置要精准,孔径大小要合适,以便后续穿绳。穿孔过程需小心操作,避免珠子破裂。​

  最后就是串珠:将穿孔后的珠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串在一起,形成精美的玛瑙手串。串珠时要考虑珠子颜色的搭配、大小的渐变等因素,以增强手串整体的美观度。例如,可以将颜色相近的珠子相邻排列,营造出和谐的视觉效果;或者按照大小渐变的顺序串珠,增添手串的层次感。

  关于玛瑙手串的寓意。刘一田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玛瑙被视为吉祥、幸福、富贵的象征。佩戴玛瑙手串,人们希望能祈求平安、健康、顺利和财富。不同颜色的玛瑙手串寓意也有所不同。红玛瑙手串寓意着活力、热情和好运,能够激发佩戴者的生命力;白玛瑙手串象征着纯洁、高尚,有助于净化心灵;黑玛瑙手串则被认为有辟邪、保平安的作用,可抵御外界的不良气场。

  此外,玛瑙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据说它能清热解毒、安神助眠、改善血液循环等,长期佩戴对身体有益。虽然这些功效尚未得到科学完全证实,但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对此深信不疑。

  尽管玛瑙手串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在佩戴和保养过程中仍需注意避免碰撞摩擦:玛瑙虽然硬度较高,但与硬物碰撞或摩擦仍可能造成划痕或破损。在运动、做家务等可能接触到硬物的情况下,最好取下玛瑙手串。珠子表面若出现裂纹或缺口,影响美观和价值。

  佩戴玛瑙手串一定要定期清洁手串表面的灰尘和污垢,以保持其光泽和质感。我们可以用柔软的湿布轻轻擦拭,若有难以清除的污渍,可使用少量温和的肥皂水,但要注意避免使用含有化学成分的清洁剂,以免对手串造成损害。

  同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长时间的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可能对玛瑙造成损害,导致其颜色变淡、质地变脆。因此,不要将玛瑙手串长时间放在阳光下暴晒,也应避免靠近热源,如暖气、火炉等。甚至在炎热的夏天,不要将手串遗忘在车内,因为车内经过阳光暴晒后温度会急剧升高,对手串极为不利。

  老玉串珠​

  刘一田说,老玉通常是指经过自然风化或人工雕琢的古代玉器,尤其是那些流传至今且具有历史价值的作品。老玉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和田玉、岫岩玉、蓝田玉等。和田玉以其温润细腻的质地、柔和的光泽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国玉”;岫岩玉产量丰富,颜色多样,有绿色、黄色、白色等,具有独特的美感;蓝田玉则是中国古代名玉之一,质地坚硬,色彩斑斓。这些不同种类的老玉,因产地、矿物成分和形成条件的差异,各具特色。​

  关于老玉串珠的鉴别,刘一田说,首先要观察颜色:真正的老玉颜色自然均匀,呈现出柔和的过渡,不会有过于鲜艳或刺眼的颜色。比如和田玉老玉串珠,其颜色多为暖黄色、青白色等,色调沉稳。而假冒的老玉常利用化学染色或高温处理伪造颜色,颜色往往过于鲜艳且不自然,缺乏层次感。​

  其次查看包浆:老玉表面因长期佩戴或存放会形成一层包浆,这是岁月沉淀的结果,具有自然的光泽和手感,触摸时感觉温润。而假冒的老玉包浆多为人工伪造,触摸时有明显的干涩感或过于光滑的触觉,且人工包浆往往不均匀,容易露出破绽。​

  此外,还要借助工具观察内部结构:利用放大镜观察老玉内部结构,天然玉石内部往往含有细小的天然纹理或瑕疵,这些是无法完全模仿的。例如和田玉内部的云絮状纹理,自然而生动。而人工仿制的玉石内部结构往往过于完美,缺乏自然的质感。此外,老玉密度较高,敲击时声音清脆悦耳,仿制品由于材质不同,声音常常较为沉闷。​

  老玉串珠的工艺特点鉴别方法还有:看纹饰和雕工,传统老玉串珠制作工艺考究,多采用手工雕刻,每一件作品都带有匠人独特的风格和印记。老玉串珠上的纹路线条流畅且富有层次感,而仿制品的纹路往往显得生硬、呆板,缺乏自然的流动感。比如老玉上雕刻的花卉图案,花瓣的线条自然流畅,形态逼真;而仿制品的花瓣线条可能会比较粗糙、不自然。

  看孔道特征:老玉串珠上的孔道常常因长时间磨损而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且孔道内部有自然的磨损痕迹。新仿的孔道则因为机械加工而显得过于规整,缺乏岁月的痕迹。​

  看打磨程度:真正的老玉串珠表面经过长时间的摩擦呈现出一种柔和的亚光效果,而非强烈的反光。仿制品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往往会过度抛光致使表面过于光滑,失去老玉自然的质感。

  那常见造假手法有哪些呢?​

  刘一田说,化学染色造假,造假者利用特殊的染料将普通玉石染成类似老玉的颜色。但染色玉石的颜色过于鲜艳,且颜色多集中在玉石表面,内部颜色较浅,用酒精等溶剂擦拭可能会掉色。

  高温处理:部分不法商家通过高温处理改变玉石的颜色,使其看起来更加陈旧。但这种方法制造的玉石往往会在表面留下细微的裂纹,仔细观察可以发现。​

  做旧:有些人为牟取暴利,人为地给玉石表面添加污垢或划痕,试图营造出老玉的沧桑感。真正的老玉表面的污垢是自然积累的,分布均匀且难以清除,而做旧的痕迹则显得刻意且容易脱落。还有人通过现代技术复制老玉的纹饰,甚至用树脂填充玉石的裂纹,以此冒充真正的老玉串珠。面对这些造假手段,我们应保持警惕,结合专业知识进行鉴定。必要时,可以借助专业的检测工具和技术,如红外光谱仪可分析玉石的矿物成分,显微镜可放大观察玉石表面的微观结构,紫外线灯可检测玉石的荧光特性等,以确定玉石的真伪。也可以寻求专业玉器鉴定师的帮助。​

  关于老玉串珠价值和文化内涵。刘一田认为老玉串珠在古代的加工制作堪称“慢工出细活”的极致体现,其难度之大,与当时的技术条件、材料特性和工艺要求密切相关。这种难度不仅体现在具体工序的复杂,更源于工具、资源和认知的多重限制。

  早期加工玉石主要依赖石器工具,如燧石、石英等硬度较高的天然石块,用来敲击、刮磨玉石原石。但这类工具硬度有限,与玉石相比,磨损速度极快,往往加工一小块原石就需要频繁更换工具。到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虽然出现了金属工具,但金属的硬度仍难完全匹配玉石,面对高硬度玉石时,只能通过反复摩擦实现切割或雕刻,效率极低。​

  更关键的是,古代没有精准的动力设备,所有工序几乎全靠人力。例如切割原石时,工匠需手持金属线或薄片,配合解玉砂反复拉锯;打磨珠子时,需用兽皮或麻布蘸解玉砂手工搓磨,一颗直径1厘米的珠子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才能达到圆润光滑的效果。这种纯人力操作不仅耗时,还难以保证珠子大小、形状的一致性,一串规格统一的串珠往往需要从成百上千颗半成品中挑选匹配。

  此外,老珠玉不仅硬度高且脆性强,内部可能存在隐性裂纹,在敲击、切割过程中稍不留神就会整块碎裂,前功尽弃,所以加工时需根据原石的天然形态“顺势而为”。一颗串珠的原料可能因内部存在杂质,需要调整切割角度避开;或因纹理走向影响强度,必须改变打磨方向。这种“看料下刀”的要求,对工匠的经验和判断力是极大考验,也使得每颗珠子的加工都缺乏统一标准,耗时更长。

  最重要的是老玉串珠的关键工序:穿孔。在古代技术条件下,几乎是对工匠技艺的“极限挑战”。穿孔工序堪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古代穿孔没有钻头,主要依靠“解玉砂+细金属丝” 的方式:将金属丝(如铜丝、铁丝)穿过预先磨出的细小凹痕,蘸解玉砂后反复旋转摩擦,逐步磨出孔洞。这个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珠子开裂,若用力不均,孔洞会偏向一侧;若解玉砂分布不均,孔洞边缘会出现崩口。尤其是对直径不足1厘米的小珠子,穿孔成功率极低,往往10颗原料才能成功穿出1颗合格的珠子。

  此外,技术传承也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古代玉石加工技艺主要依靠“师徒口传心授”,没有系统的理论记载,这也导致工艺难度居高不下。工匠的技艺水平完全取决于个人经验,例如如何根据玉石的“水头”(透明度)判断质地、如何调配解玉砂的粗细比例等,都需要长期实践积累,难以快速复制。若遇战乱或技艺断层,一些关键工艺甚至会失传,导致后世工匠需重新摸索,进一步增加了制作难度。​

  刘一田说,老玉串珠在古代的加工制作,是对人力、耐力和智慧的多重考验。每一颗流传至今的老玉珠子,都是古代工匠在工具简陋、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用时间和心血雕琢的成果,这也正是老玉串珠承载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核心所在。​

  关于老玉串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刘一田说,在中国古代,玉石就被视为吉祥、高贵和纯洁的象征,深受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的喜爱。老玉串珠不仅是物质财富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颗老玉珠子都可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蕴含着古人的审美观念、工艺水平和文化信仰。

  每一串老珠子它可能曾是某位达官贵人的佩饰,彰显其身份地位;也可能是作为祈福、辟邪的信物,被人们珍视。从老玉串珠自身上,我们可以窥探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刘一田说,玛瑙手串和老玉串珠矿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每串珠子都是不可复制的孤品,因此串珠的收藏价值与收藏潜力都是非常巨大的。​

  此次对刘一田的采访,让我们对玛瑙手串和老玉串珠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刘一田凭借其丰富的藏品、独到的认知和深入的学术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玛瑙手串和老玉串珠收藏与学术世界的大门。相信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喜爱上玛瑙手串和老玉串珠,推动这一传统文化领域的蓬勃发展。

编辑:王丽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