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2025年农业经理人培训班开班 ——创新“十字教学法”赋能乡村振兴“领头雁”
时间:2025-07-31 10:52:07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郭新建 通讯员董晨曦
7月26日,郑州大学2025年农业经理人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举行。九届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副处长吴辉,郑州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魏忠、执行院长王宁等领导嘉宾与来自全省各地的一百名学员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赋能之旅。本次培训旨在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河南农业强省建设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新农人”队伍,也标志着郑州大学自2020年承担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以来,这一战略性人才工程正式迈入第六个年头。
聚焦核心: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开班仪式由郑州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王宁主持。他开宗明义强调:“人才是解锁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经理人,是破解人才瓶颈、激活产业动能的核心抓手。”
商学院党委书记魏忠代表主办方致辞,阐述了高校的使命担当。“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与核心引擎。”魏忠表示,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的重要人才培育基地,郑州大学深感责任重大,将持续发挥省部共建高校的学科综合优势与智力资源,不断创新模式,为农业强省建设输送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骨干力量。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副处长吴辉对郑州大学五年来的培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高素质农民队伍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坚实脊梁。”吴辉指出,郑州大学依托雄厚实力,坚持精准培育、质量至上,特别是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方面成效斐然,其经验做法为全省树立了标杆。
亮点聚焦:孙学敏教授创新“十字教学法”引领培育范式
仪式上,王宁执行院长重点推介了郑州大学农业经理人培育的核心“法宝”——由商学院孙学敏教授团队领衔探索并卓有成效的“十字教学法”。这一创新模式系统解决了学员“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怎么用”的问题。该模式因显著提升学员能力、有效对接产业需求,广受学员欢迎和业界推崇。
学员心声:带着泥土芬芳的期盼
来自基层的学员代表葛东富的发言朴实而充满力量。他分享了自己扎根乡土,从金银花种植起步,逐步发展至1500亩种植基地并实现深加工融合的创业故事。“能走进郑大这座知识殿堂系统学习,机会太珍贵了!”葛东富摩挲着崭新的学员证,眼中充满期待,“我渴望学到先进的管理理念、种植技术,回去后当好乡亲们的‘领头雁’,让咱家乡的金银花开出更灿烂的‘致富花’!”他的心声道出了在场学员的共同期盼。
扬帆启航:班旗传递使命
仪式的高潮环节,九届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副处长吴辉庄重地将印有“郑州大学2025年农业经理人培训班”字样的班旗授予学员代表。这一抹鲜亮的旗帜,不仅象征着新一期培训征程的开启,更承载着服务乡村、振兴农业的殷殷重托。
开班首课:权威引领启新程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处长吴辉讲授《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机制创新与政策创设》开班第一课;九届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作《乡村振兴与集约、优质、流通、宜居再思考》主旨报告。学员全程凝神聆听,课后纷纷表示“方向更清、困惑得解、深受启发”,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开班首课由郑州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学敏主持。
五年耕耘:硕果盈枝再出发
自2020年勇担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重任以来,郑州大学始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深耕这一领域。五载辛勤耕耘,已累计培育超过1100名优秀农业经理人,他们如星星之火,活跃在中原大地的乡村产业振兴一线。以孙学敏教授团队创新的“十字教学法”为代表,郑州大学不断优化“理论+实践+跟踪”的培育生态链,取得了丰硕成果。展望未来,郑州大学将继续汇聚智慧,创新前行,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三农”篇章注入更强劲的“郑大动能”。
仪式在全体学员与领导嘉宾充满希望的合影中圆满落幕。新学员们带着憧憬走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