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济水街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从“基础覆盖”迈向“品质跃升”
时间:2025-08-18 08:28:17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谷太磊 通讯员 商磊
今年4月以来,济源济水街道以“精准匹配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数字技术赋能、人文关怀浸润”为四大核心路径,全力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实现从“基础覆盖”到“品质跃升”的华丽转身,为居民打造出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圈。
合力共建:精准匹配民生需求
济水街道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双线问需”机制,全方位收集居民诉求。一方面,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开展“敲门问需”行动,逐户走访,倾听居民的心声;另一方面,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议事问策”,让群众直接参与到便民生活圈的规划设计中来。
在精准把握民生需求的基础上,街道积极联动民政、教育、住建等部门,整合政策资源,精准发力民生痛点。在养老服务领域,聚焦群众医养康养、日间照料、社区助餐等迫切需求,做优1个专业养老机构,新增3个便民食堂,打造1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构建起覆盖全辖区的“1 + 12 + N”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在公共设施优化方面,累计推进75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增无障碍设施300余处、充电棚(桩)40处、社区健身广场2个,建成南街、西街口袋公园,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在道路两侧新增换电柜70处,有效破解了电动车“充电难”问题,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创新模式:打造“家门口的综合体”
智慧邻里之家是济水街道2025年重点打造的社区服务创新项目,在选址、建设和运营上独具匠心。
在选址上,街道全域“一盘棋”规划,将源园社区和周园社区纳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范围,统一实施建设,做到辖区内四个社区“一区一点”,连点成面,确保惠及更多群众。在建设上,因地制宜,“一点一策”,克服用房困难。在新建小区,利用公共用房打造,如开源世家、东方印小区;在老旧小区,协调物业用房或废弃旧房改造,如祥和景小区;在生活圈,腾地建造,如八仙街。在运营上,采取“铁三角”模式,政府主导提供政策支持和场地保障,专业企业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公益组织注入志愿服务力量,形成“商业支撑公益、公益反哺社区”的可持续生态,保障服务稳定性。目前,这四处智慧邻里之家都已建成运营,并联动成网,形成服务矩阵,为居民提供“5 + N”便民服务(5大基础版块和根据群众需求进行调整的N种服务),促进了“小修小补”回归社区,“急难愁盼”就地解决,实现了从“15分钟生活圈”到“1分钟响应圈”的服务能级跃升。
数字赋能:构建智慧服务生态
济水街道积极运用数字技术,为便民生活圈注入智慧活力。一是依托“智慧邻里之家”开发“百灵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等20余项服务“一键预约、随叫随到”,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服务。二是在祥和景小区试点“你点单 我服务”微信小程序,居民扫码反映诉求,社区和物业联动“接诉即办”,及时补齐服务短板,提高居民的满意度。三是绘制便民生活电子地图,充分动员辖区商户,积极入驻便民生活圈地图,商户入驻率超65%。同时,积极引导商业服务数字化发展,联动丹尼斯、大润发、大张等商超推广购物小程序,提供“线上下单、30分钟送货到家”服务,覆盖周边3公里居民;推进西关菜市场标准化改造,推行统一智能支付系统,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诚信商户”评价机制,保障服务质量。
人文浸润:织密邻里情感纽带
济水街道深植“邻里一家亲”理念,依托“邻里之家”的活动空间和社会资源,常态化开展义剪、义诊、红色电影展播等公益活动,让便民生活圈既有“速度”更有“温度”。同时,积极培育志愿活动品牌,有效补充便民服务的毛细血管网。比如,在祥和景小区创新组建“夕阳拾光”“银龄互助”志愿服务队,由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开展生活帮扶、健康关怀、环境维护等,并给予志愿活动积分免费兑换生活用品等奖励,邻里互助蔚然成风,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下一步,济水街道将持续深化“提质升圈”实践,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创新运营模式,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幸福圈”,为居民的美好生活增添更多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