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平顶山 > 正文
汝州:种粮大户李肖飞的“归田园居”
时间:2025-08-18 09:35:57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郭营战 焦玉昌

  8月14日上午,汝州市焦村镇秋树李村旁的梦圆种植合作社院内,合作社负责人李肖飞和妻子头戴草帽,正在摊晒玉米。“这是刚收获的春地玉米,今年天旱,多浇了两水,收成和去年一样。”李肖飞擦着脸上的汗水说。

  今年38岁的李肖飞,瘦高个,皮肤黝黑,身穿黑蓝的T恤衫,大裤头,沾着泥巴的拖鞋,蛮结实的样子。

  “我是从2012年开始搞种植的,刚开始种了三十亩的西瓜、白菜。2015年开始扩大了规模,尝试小麦、玉米种植,到现在已经有600多亩。”李肖飞说,扩大种植规模最大的难题是资金,最多的时候,他借贷过100多万元的各类借款。

  “前几年收小麦和玉米的时候出现了两次连阴雨天气,我有几十万斤的粮食都发霉变质了,吃了亏后,我就决定引进大型烘干设备。”2020年起,李肖飞陆续投入160余万元,购买了两条烘干生产线。“除了我这么多年的积蓄,还借了很多钱,不过也值得,我这两套烘干设备,一次能装进去湿粮食160吨,一天能烘干粮食300吨,不仅保证了自己地里的粮食不变质,还方便了周边的许多乡亲们。”

  除了这些烘干设备外,耕种收获全靠专业农机团队。李肖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600多亩地,如果自己买一套机械设备,少说也得100多万元,如果平常不去对外服务,机械都是闲置。用专业农机团队来耕种收获喷洒农药,一亩地一年的费用也就200多元,很划算。”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正是靠着上游的陆浑灌区东二干支渠及时充足的水源,李肖飞经营的600多亩耕地才有了较稳定的收益。“如果没有大的恶劣天气,一亩地一年的净收益在500元以上,算算比出去打工要强。”李肖飞说,13年来,他已经深深喜欢上这“累并快乐着”的农耕生活。能够一家人在一起劳动、生活,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

  除了精打细算、善于经营,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也成为他安心搞种植的好帮手。“这两年我推广市农业农村局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国家每年给我补贴化肥二三十吨,去年还使用了25万元的农业免息贷款,购买烘干设备还补助了23万元。”

  如今,他的种植专业合作社还带动周边的种粮大户和村民抱团发展发展连片种植6000余亩。“今年我们引进了‘谷神19’小麦品种,收获的小麦比市场价每斤高出5分钱以上,而且都是订单式回收,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和村民愿意和我合作。”

  “土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只要好好侍弄它,它就不会亏待咱!”李肖飞说,下一步,他打算引进更多新品种、新技术,同时发展粮食深加工,不仅自己增收,还得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