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阳城镇:板凳会上唠一唠 移风易俗新风起
时间:2025-08-20 08:42:45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张彤 通讯员 薛聪
“以前办场喜事,光是宴席就得摆上几十桌,烟酒糖果样样不能少,下来少说也得花个十几万,真是打肿脸充胖子!”“现在不一样了,村里提倡婚事新办,彩礼不超过5万,宴席就几桌至亲,省钱又省心,这风气好!”近日,在南阳市西峡县阳城镇赵营村的文化广场上,十几个凳子围坐成圈,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一场热闹的“板凳会”正围绕“移风易俗”热聊开。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阳城镇的15个行政村已成常态。为破解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往来负担沉重等陈规陋习,阳城镇创新推行“板凳会”议事模式,把会场从村委会“搬”到村口、广场、农家院,让村干部与村民围坐在一起,用拉家常的方式讲政策、听意见、定规矩,让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在“唠嗑”中入脑入心。
“以前讲政策,要么是开大会念文件,要么是贴标语发传单,村民听不进、记不住。”阳城镇宣传委员介绍,“板凳会”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不用讲话稿,不说官话套话,村民有啥疑问当场提,干部当场答;有啥想法直接说,大家一起议。针对彩礼攀比、厚葬薄养等问题,镇上先拿出《移风易俗倡议书》初稿,再通过“板凳会”收集村民意见,最终形成“彩礼上限5万元、婚车不超6辆、丧事简办”等符合村情的“约定”,由村民代表签字确认后,写进村规民约。
如今,“板凳会”不仅是议事平台,更成了新风尚的“传播站”。镇上定期邀请“好媳妇”“移风易俗好榜样”等模范人物坐在板凳上分享故事,身边人讲身边事,让村民们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据统计,自“板凳会”推行以来,阳城镇已开展移风易俗专题讨论30余场,修订村规民约15份,村民平均每起红白事节省开支2万元以上。“以前随份子要‘凑份子钱’,现在人情往来轻了;以前办事要‘撑场面’,现在邻里比的是‘谁更节俭、谁更文明’。”看着村里的变化,赵营村村民刘大叔笑着说,这板凳虽小,却“唠”出了乡村的新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