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工作室 > 供销 > 正文
河南省科技特派员赴淇县助农保秋粮
时间:2025-08-21 11:07:34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董菲

  近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河南农业大学张猛教授、臧睿副教授和马庆周博士,应邀赴淇县开展玉米灌浆期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工作。淇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刘红军、农业农村局农技站长左玉梅及高级农艺师万红国陪同调研,共同聚焦玉米中后期重大病虫害防控,保障秋粮生产安全。

田间调查:病害隐现,虫害较轻

  专家组先后深入淇县大周农业专业合作社、淇县明元种植专业合作社及良相村部分农户玉米种植地块,通过实地踏查、样本采集和农户访谈等方式,全面评估当前玉米生长状况及病虫害发生动态。调查结果显示,受近期高温高湿天气影响,淇县玉米田整体虫害发生较轻,未发现大规模虫害爆发迹象;但叶部病害呈点片发生态势,其中玉米褐斑病在多个地块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部分早播田块病株率达15%-20%,对玉米光合作用及产量形成构成潜在威胁。

新发病害:玉米细菌性鞘腐病引关注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专家组在淇县不同玉米品种的穗下叶鞘部位发现玉米细菌性鞘腐病危害的病症,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鞘上产生不明显较大的褐色病斑,后逐渐在叶鞘上部和一些下部叶片上形成褐色斑。严重时果穗基部腐烂坏死,严重影响产量。该病害在淇县尚属首次大规模发生,具有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若不及时防控,可能导致玉米穗部发育受阻,引发减产。专家组一致认为玉米细菌性鞘腐病作为新发病害的出现为秋粮生产敲响了警钟,需立即采取科学措施遏制其扩散。

科学防控:精准施策保丰收

  针对当前病虫害发生形势,张猛教授、臧睿副教授和马庆周博士等一行人提出“分类指导、精准防控”的建议。

  一是褐斑病防控。建议农户在发病初期喷施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同时结合田间排水降湿,降低病害流行风险。二是细菌性鞘腐病应急防控。推荐使用氯溴异氰尿酸(低毒内吸杀菌剂)、春雷霉素、中生菌素等生物农药或铜制剂(如喷施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王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重点喷施病部及周围健康组织。注意避免在高温时段施药,防止药害;不可与含硫制剂混用。进行叶鞘和茎秆喷雾防治,重点喷施穗下部位,每隔7-10天施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三是统防统治。鼓励合作社及种植大户采用植保无人机开展规模化防治,提高作业效率,确保防控效果。

多方联动:筑牢秋粮安全防线

  在此次调研中,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服务队与淇县农业部门达成共识,将建立长期技术协作机制,通过田间示范、技术培训等方式,提升基层植保人员及农户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控能力。河南省派淇县大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科技特派员马庆周博士表示,将持续关注淇县玉米生长动态,提供全程技术支撑,助力淇县秋粮实现丰收。

编辑:郭新建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