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台前监管支局:精心策划多维发力 严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时间:2025-08-22 09:58:48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玲 通讯员 闫飞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维护辖区金融秩序稳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台前监管支局积极履行属地监管职责,通过党建引领、制度完善、科技赋能、协同联动、宣传引导等多维度发力,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强化统筹协调,压实机构责任,推动县域金融机构筑牢反诈防线。在支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风险防控能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党建引领 统筹兼顾
支局党委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将其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上级部门关于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最新政策要求,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到人,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完善制度 多措并举
支局督促指导县域各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反电信网络诈骗内部控制制度,涵盖客户身份识别、交易监测、风险预警、信息保密等多个环节。在客户身份识别方面,严格落实实名制要求,通过身份证联网核查、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严格审核客户身份信息,确保开户环节客户身份的真实性。在交易监测环节,对客户的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测,设定合理的额度,一旦发现异常交易或可疑交易,及时采取账户控制、暂停非柜面交易等风险防控措施,有效阻断诈骗资金的转移通道。
风险监测 业务加强
支局推动县域各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反洗钱、反诈监测系统,对于触发监控模型账户采取电话核实、上门核实等方式及时进行排查,对可疑账户进行控制。严格加强银行卡业务风险管控。在开卡环节,严格审核客户身份信息,充分利用身份证联网核查等技术手段,确保客户身份的真实性;同时,严格落实开卡数量限制要求,对同一客户在同一银行开立的银行卡数量进行严格控制,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信息或违规开卡进行诈骗活动。定期对存量银行卡账户进行清理排查,对长期闲置、交易异常的账户进行重点关注,及时采取风险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银行卡业务风险,从源头上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
央地协同 快速响应
支局统筹县域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机关开展查询、紧急止付、冻结涉诈账户等工作,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接到公安司法机关的通知后,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阻断诈骗资金的转移,最大程度挽回客户损失。同时,积极配合返还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冻结资金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要求,简化返还手续,提高返还效率,确保受害客户的资金能够及时、足额返还,切实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信息保护 安全巩固
支局要求县域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客户信息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客户信息的安全。建立健全客户信息管理制度,规范客户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和传输流程,严格限制客户信息的访问权限,只有经过授权的工作人员才能查询和使用客户信息。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和操作规范,防止因人为失误导致客户信息泄露,确保客户信息不被盗用、泄露或出售,切实保护客户的个人隐私和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金融消费环境。大力宣传、全民参与
支局积极组织和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社会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和指导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微信公众号、下乡宣传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防范方法和典型案例,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在营业网点设置宣传专区,摆放宣传折页、海报;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线上防诈骗知识宣传活动,有效扩大宣传覆盖面。同时,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如老年人、学生、企业财务人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提高宣传效果,切实增强了社会公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