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信阳 > 正文
淮滨:农事服务赋能秋管
时间:2025-08-26 10:07:10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贾晗

  “秋老虎”发威,高温天气持续。8月24日,在淮滨县固城乡小吴岗村的百亩高标准农田里,数十架植保无人机正穿梭在绿油油的稻田上空,白色的喷雾如细雨般均匀洒落。“以前人工打药,一天顶多管几亩地,现在无人机一会儿就能干完几十亩,既省时又省力。”种粮大户张明勤擦着汗感慨道。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这里实现了小田变大田,规模化种植让机械化作业得以全面铺开,无人机植保不仅效率提升数倍,还能减少农药使用量,让病虫害防治更精准。

  在芦集乡张楼村的万亩高标准农田里,科技的力量同样令人惊叹。田间观测站的传感设备实时传输着土壤、气候、虫害等数据,农事智慧服务中心内,农技人员张洋紧盯物联网管理系统,随时调整灌溉、施肥方案。“过去凭经验,现在靠数据,坐在屋里就能掌握田间动态。”张洋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说。作为率先开展农田新基建的乡镇,芦集乡打造的8.1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天地空”监测全覆盖:地面有土壤墒情传感器,空中有无人机巡检,后台有大数据分析。这种“科技范儿”的管理模式,深受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欢迎。

  面对持续高温旱情,淮滨县迅速启动“县委统筹、专班推进、乡镇落实”三级抗旱机制,一场“稻苗保卫战”在全县打响。全县18座中小型水库开闸放水,50-100米深的机井24小时不间断作业,抗旱队伍轮班值守,确保“水源到田头、滴水润苗根”。农技专家分片包干,指导农户采用“浅水勤灌+叶面喷肥”组合技,增强稻苗抗逆性,受旱作物长势已逐步恢复。

  在王店乡的淮河岸边,3台大型抽水泵昼夜轰鸣,清凉的河水顺着临时铺设的输水带涌入千亩稻田;在马集镇郭集村的硬化沟渠内,清澈的渠水顺着沟渠滋润着干涸的稻田,种植大户王亚看着重新舒展的稻苗露出笑容:“咱这高标准农田渠井都配套,两天一夜就把200亩稻田浇透了!”台头乡何庄村的张锋则轻刷智能卡,喷灌系统便自动运转,“从种到管,种地变得越来越方便。”

  “秋管越精,丰收越稳。”淮滨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王振旭说。如今,淮滨县正以更精细的服务、更智能的手段深耕夏管,全方位筑牢秋粮丰收根基,向着秋粮丰收稳步迈进。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