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油蜡纸
时间:2025-09-09 08:06:07 来源:
前几天收拾抽屉,两张裹在报纸里的油印蜡纸悄然翻出。岁月褪去了它表面大半油蜡,泛着淡淡的白,却一下子将我拽回三十年前,那段与蜡纸、油墨相伴的时光,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满是鲜活的画面。
刚在中心小学上班两年,就被校长安排教五年级毕业班。那时候,每天还上早、晚自习。数学晚自习更是充实一些,讲一节练习,紧接着就是一节小测试。而测试试卷,全都靠自己动手印制,印试卷的蜡纸也需要自己刻制。把蜡纸放到中间嵌着钢板的刻架上,握着专门的铁笔,在钢板上一笔一画地刻写出文字和图案,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实打实的“技术活”。
薄薄的8开蜡纸,表面油蜡覆盖,还印着浅浅的小方格,刻蜡纸比在普通纸上写字难多了。力度轻了,印出来的试卷模糊不清;力度重了,蜡纸容易被铁笔戳破小洞,印制试卷时满是黑乎乎的油渍。唯有力度恰到好处,才能刻出能印出精美试卷的蜡纸。最让人头疼的是刻印圆形图案,在蜡纸上画圆本就不易,稍不留神,戳破的一个大洞让整张蜡纸报废,还得重新刻印。
到了毕业前夕的“总复习”时,每隔一天都要进行小测试,检验学生的复习效果。平常上课时没时间刻印,只好在周末把钢板带回家,加班刻印几张蜡纸,到学校抽空油印出来,以备平常考试之需。
其他年级的同事,对于刻印蜡纸把握得不太好,油印出来的试卷不太清晰。考试时,学生频频举手,问老师看不清的内容。加上他们平常考试不多,也不想费心学这麻烦的“刻印技术”,便常来找我们毕业班的几个老师帮忙刻印蜡纸,他们去帮我们油印试卷,倒也成了校园里独特的互助风景。
相比刻印蜡纸,油印试卷的“技术含量”低得多。只要蜡纸刻印得好,掌握了油印的窍门,就能印出很漂亮的试卷。那时的油印机是手推式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纸张也不挑剔,几乎每个农村小学都有一台。它存放在长方体的木箱子里,把木箱打开,左边是油印机,右边是调制油墨的墨槽。先把袋装的油墨挤到墨槽里,根据印刷试卷的多少,调制适量的油墨。刚挤出来的油墨太黏稠,得用煤油调制,调成可以拉丝的状态,就能安装蜡纸准备印刷试卷了。
油印机最上层是木质长方形木框,木框的下面是一张纱网,用小卡子固定在木框下面。在底板上固定好8开白纸,把刻印好的蜡纸平放在白纸上,压紧木框。用滚筒蘸取调好的油墨,轻压在纱网上,握住滚筒上的木柄,均匀推开,让油墨把纱网和蜡纸紧紧粘在一起,再用两根铁条把蜡纸固定在木框的上下两端,就可以开始印制试卷了。
印刷试卷时,左手按住木框上的小把手,轻轻下压,右手握着滚筒,从木框靠近身体的一边用力推向另一边,油墨透过纱网和蜡纸,渗透到白纸上,一张试卷就印好了。推滚筒的时候力度也有讲究,轻了油墨渗透不足,字迹不清晰;力度重了,油墨堆积到一起,字体模糊,还容易把纱网推坏。右手不停地推滚动作,印完两三套试卷,大拇指上准会磨出亮晶晶的水泡。左手更忙,油印试卷时,得按紧木框,印好一张之后,把木框松开,木框自动弹回上面,左手要趁势翻开印好的试卷,再迅速把木框按回白纸上。
即使再小心,油印完试卷,手上、衣服上总会沾上油墨。这些油墨一旦沾上,就很难洗掉,手上的油墨,要用煤油反复揉搓,还是会留下些痕迹。所以油印试卷时,都不敢穿白色的衣服,还得戴上手套,生怕被油墨偷偷沾上。印完试卷后,也不能急着走,得把蜡纸从纱网上小心揭掉,用滚筒在纱网上多滚动几遍,清理残留油墨,防止纱网上的油墨凝固。再用蘸了煤油的抹布,把木框上擦得干干净净,不然下一次印刷试卷时,一上手就是满手油墨。
印好的试卷,通常要放置半天以上,等试卷上的油墨干透了,才能发给学生。如果急需考试,刚印好的试卷就发下去,等考试结束,教室里就热闹了,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试卷,会让学生的手掌、鼻尖、脸颊上,涂抹上淡淡的油墨印痕,出现很多“小花猫”,让人忍俊不禁。
后来,有了打印蜡纸,刻印蜡纸变得轻松许多。打印蜡纸一套三张,上面是蜡纸,中间是一张薄薄的衬纸,下面是一张垫纸,趴在办公桌上,拿着圆珠笔就能刻印,跟写作业似的,再也不用担心戳破蜡纸了。再后来,学校更换了手摇式印刷机,印刷试卷的速度也快了很多。接着,学校来了一个退伍军人当门卫,小学门卫清闲,便兼职印刷试卷,我们只需刻好打印蜡纸,交到教务处就行。
如今,手推式、手摇式、电动油印机等都已退出历史舞台。需要试卷时,轻点鼠标,打印机就能快速打印出试卷。但那段手刻油印蜡纸的时光,那些在灯下批改油印试卷的夜晚,同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学生们“小花猫”的可爱模样,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散发着独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正阳县寒冻镇中心小学 单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