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网评 > 正文
人民网评:防范最强台风 要心中有数、手上有招
时间:2025-09-24 09:44:1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超强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逐渐向广东西部到海南岛东部一带沿海靠近。面对今年以来西北太平洋的最强台风,我们尤要严阵以待、周密防范,切不可麻痹大意。

目前,多地已采取相应措施。珠海在9月23日至24日停课的基础上,自23日中午12时起,全市实行“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和视情实施封桥封路;江门将在全市范围内渐次实行“五停”措施;香港所有学校9月23、24日两天停课;湛江提示市民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做好防风防水浸准备,储备应急物品、食物,加固门窗和悬挂物……

“宁可十防九空,也不能万一失防”。从险情隐患巡查到人员转移安置,再到应急物资储备……看似“多此一举”的举措,往往就是风雨来袭时最坚实的底气、最坚硬的支撑。从细节着手、从短板入手,多一些底线思维、多一点“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最充分的准备,才能以防台风举措的确定性应对台风灾害的不确定性。

什么是防范灾害的评判标准?不是粗略的“估计”,也不在事后的“弥补”。这个数、那个数,都不如增强生命安全的保险系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决定了我们必须赶在灾害到来之前,努力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必须深刻认识到,防灾就是最大的救灾。城市道路的低洼区积水怎么办?困难群众的房子有没有危险?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能不能经受住考验?小水库、小海堤等风险点是不是防范到位?各级党员干部要切实担负起肩上的责任,以最严态度、最实作风、最硬担当做好防汛防台工作,把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做好“最坏”打算,争取“最好”结果,把防灾减灾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还要看到,每个人都是生命安全的第一负责人。这几天,气象部门已经向公众反复发出各种预报和灾害警示。全力以赴迎战这次超强台风,我们要提高警惕,按照相关部署有序安排极端天气下的生产生活,在危险时段避免外出,做好自我防护,筑牢安全防线,齐心协力赢得最终胜利。( 齐 盛 )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