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电视总“歪头”,河南小儿眼病专家熊凤枝教授提醒:不一定是斜视!可能是......
侧视症也叫做“电视性斜颈”,多发生于学龄儿童。其特征是平时走路或玩耍时并无头位异常及侧视现象,只有在看电视时,头部不自觉的转向一侧,双眼向对侧凝视。眼科检查没有问题,并不属于斜视。
歪着头、斜着眼都是侧视症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还有一些情况会引起儿童“侧视”,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纠正,不容忽视。
1、屈光不正
门诊经常碰到“侧视”而无明显斜视的儿童,首先需要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明确是否有屈光不正,特别是散光或屈光参差。散光会导致视物模糊或视物重影,患者可通过歪头或眯眼,从而增大视物的清晰度;屈光参差会导致双眼视力不平衡,患者会不自觉选择将优势眼置于前方,弱势眼藏在后边,出现“侧视”的情形。
如果发现患者有屈光不正的情况,需要及时佩戴合适的眼镜,侧视的情况通常会有明显的改善。
2、先天性眼球震颤
有些患者在某一方向上眼球震颤会呈现相对静止的状态,也就是说震颤的幅度小、频率低,这个位置被称为“中间带”。有明显“中间带”的患者常伴有面向一侧转,双眼向对侧转的代偿头位,目的是从眼球震颤最轻的位置注视目标,以获得较清晰的视力。这种“侧视”的情况可通过“中间带移位术”改善代偿头位。
3、外(或内)直肌麻痹
眼球向外(或内)转运动受限,从正前方注视时会出现复视,干扰生活;为避免复视,获得双眼单视,患者通常会采用面部转向麻痹肌运动方向,双眼转向对侧的代偿头位。这时需要积极寻找病因,对因治疗,部分患者病情稳定半年后可通过手术改善代偿头位。

4、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也称为“眼科斜颈”,为儿童眼病中出现“歪头”最常见的斜视类型,代偿头位多表现为头向一肩倾斜,同时可合并下颌内视,面转向一侧。长期歪头会造成患儿面部发育不对称,甚至脊柱侧弯,需要及时到专业的斜视小儿眼科就诊,明确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5、外科斜颈
外科斜颈包括肌性斜颈和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临床上较常见;后者是因颈椎的先天发育异常、外伤或病变所导致的斜颈,临床较少见。鉴别“眼科斜颈”和“外科斜颈”的最简单的方法是,遮盖一眼后,代偿头位消失或明显改善为“眼科斜颈”。
6、眼睑倒睫
眼睑内翻倒睫可引起角膜摩擦和散光的出现,患者会采取“侧视”或下颌内收的注视姿势。
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斜视、弱视与小儿眼科熊凤枝主任提醒:发现儿童“侧视”,家长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到专业的斜视与小儿眼科就诊,进行详细的眼科相关检查,明确“侧视”的原因,以便得到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治。

熊凤枝,主任医师,教授,学科带头人
河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主任
河南省第七届优秀青年科技专家
河南省儿童斜视及低视力防控学组委员
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郑州市小儿眼科与斜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郑州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管理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
郑州市优秀女科技工作者
原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斜视儿童眼二病区主任
简介: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从事眼科临床工作 40 余年,先后在省级医院及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进修学习,国内首位开创“内外眦开大技术 ”应用于先天性下睑内翻倒睫临床治疗,擅长各种弱视、斜视、上睑下垂、小睑裂综合症、先天性睑内翻倒睫等小儿眼病,成人各类斜视,在药物治疗和控制青少年近视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个人手术量3万余例。先后在国家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悬背式调整缝线后徒术在斜视术中的应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与国际接轨。获省级科技成果奖两项,市级科技成果奖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