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卓越 共赢未来——2025~2026年度黄金棒696皖苏市场启动会盛大举行!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洋 董菲 徐文正
金秋九月,皖北大地披上了丰收的盛装。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三塔集镇小李庄村,一片示范田里热闹非凡,满载观摩人员的大巴缓缓驶入田间小道。“黄金棒696,高产抗病,一枝独秀!”9月24日上午,来自阜南、蒙城、颍上等26个观摩团的响亮口号声,划破了乡村清晨的宁静,引得周边村庄的农民纷纷驻足围观。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观摩会,更是一次关于农业创新与希望的盛会。




田间盛会:300余双眼睛共鉴“金色奇迹”
观摩现场,金色的玉米穗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来自安徽、江苏等地的300余名经销商、零售商穿梭在田埂上,他们或俯身细察玉米长势,或掏出手机记录这丰收的景象。安徽省泗县经销商陈德元拨开一片玉米叶,指着饱满的玉米穗感慨道:“今年遭遇了54天极端高温天气,前期干旱后期多雨,但黄金棒696依然结实性好,抗锈病、抗穗腐表现突出,真是大灾之年见真章!”



田间地头,“黄金棒696,高产稳产,种地首选”“黄金棒696,共创农业粮满仓”的彩旗迎风招展,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随着鞭炮齐鸣,五色彩烟在空中绽放,寄托着人们对优良品种的期盼,也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年的到来。

安徽省阜阳市农技协联合会研究员邓坤站在田间,手捧金黄的玉米穗,眼中闪烁着赞许的光芒:“这个示范田充分展现了黄金棒696的品种优势。它超强抗逆,全株青枝绿叶,病害极少;抗倒伏能力强,整个田块长势坚挺;更重要的是,在今年特殊气候下,没有出现秃尖、茎腐、穗腐等问题。”邓坤进一步分析指出,该品种代表了玉米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中棒型设计适合机械化操作,脱水快、宜机收,真正实现了农艺与农技的完美结合,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科学解析:密植高产背后的“技术魔法”


在随后举行的室内会议上,河南宝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玉迁进行了深入剖析。“选择大于努力,一定要聚焦大单品。”谢玉迁从“八大营销策略”角度阐释了品种推广思路,强调“压强原则”,即在关键因素上重点突破。针对黄金棒696的高产特性,他用数据说话:“普通品种亩植4000-4500株,而黄金棒696可达5000-5500株,仅此一项就多出1000个玉米穗。再加上92%的高出籽率(普通品种85%)和806g/L以上的高容重(普通品种750g/L),亩产可提高200-300斤。”

来自不同地区的经销商也纷纷走上台前,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实地观察,为黄金棒696的卓越表现作证。阜阳市经销商袁佩侠,这位在玉米种植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把式”,满怀激情地分享道:“我们在多个试点进行了对比种植,黄金棒696无论是耐密植还是抗倒伏,表现都杠杠的!在别的品种东倒西歪的时候,它依然坚挺如初,真是让人佩服。”

淮北市经销商张宇,则从市场角度出发,谈到了黄金棒696的另一大优势:“你们知道吗?脱水快这个特点,对于农户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在收获季节,时间就是金钱,黄金棒696能让农户抢抓市场先机,多卖个好价钱,这样的品种,谁不爱呢?”

而驻马店市新蔡县的经销商李永超,他的分享则更具说服力,也透露出对黄金棒696未来的无限期待:“我走遍了南南北北,见证了黄金棒696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表现。更让我感动的是,企业不仅提供了优质的种子,还把服务下沉到了农户,这种全程陪伴、全程指导的服务模式,让我们推广起来更有底气,也更有信心。我相信,黄金棒696一定会成为农民心中的‘明星品种’!”
品种溯源:名门新秀的“科技基因”

河南宝景黄金棒696事业部经理姚国强揭示了该品种的育种背景:“黄金棒696是河南农业大学汤继华教授团队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合作的结晶,凝聚了北方温带玉米与南方热带玉米的优良基因。”母本T4565与父本MD121的成功配组,实现了不同生态型玉米优良基因的聚合,为品种的广适性奠定了坚实基础。姚国强强调:“种子竞争的本质是选择合作伙伴的竞争。一个能持续提升价值的企业,才值得长期合作。”

黄金棒696皖苏区域经理常笑介绍了公司的服务计划:“我们将通过持续回访,建立从种到收的全流程服务体系。目前正在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确保每个种植户都能获得及时的技术指导。公司通过‘大示范、大观摩’让农户亲眼见证品种的表现。”常笑表示,示范田就是最好的活广告,他们要求每个示范点都要进行测产对比,用数据说话。
未来展望:携手共创种业“金色未来”
会议最后,谢玉迁总经理用“早、快、抢、大、干”五个字概括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市场是抢来的,销量是干出来的。我们要快速反应、立即行动,先易后难,重在执行和坚持。”

与会经销商纷纷表示,将紧抓品种国审机遇,共同打造这个玉米大单品。正如一位经销商所说:“选择黄金棒696,就是选择与优秀为伍。我们期待通过这个品种,真正为农民带来丰收和效益。”

黄金棒696这个凝聚着科技与智慧的玉米新品种,必将在广袤的黄淮海平原上谱写新的丰收传奇,成为农民心中的“金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