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正文
药物储藏错误识别与防范:守护药效的 “隐形防线”
时间:2025-09-02 17:01:16    来源:河南经济网    

查看证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重视药物的选择和服用方法,却容易忽视药物储藏这一关键环节。事实上,不正确的药物储藏方式会直接影响药效稳定性,甚至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给健康带来潜在风险。据统计,约 30% 的药物不良反应与不当储藏有关,因此识别常见的药物储藏错误并做好防范措施,是守护家庭用药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常见药物储藏错误类型

  盲目冷藏与过度冷冻

  许多人认为 “低温能保鲜”,将所有药品都塞进冰箱,这是最常见的储藏误区之一。并非所有药物都需要冷藏,如止咳糖浆、外用软膏等在低温环境下会出现沉淀、分层或凝固现象,影响药效发挥。更危险的是将药物放入冷冻室,胰岛素、生物制剂等在冷冻后会完全失去活性,不仅无法治病,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判断药物是否需要冷藏的关键是查看说明书标注的 “储藏条件”,通常要求冷藏的药品需在 2-8℃环境下保存,且避免靠近冰箱冷冻室。

  阳光直射与高温环境

  阳台、窗台、厨房等光照充足或温度较高的区域是药物储藏的 “重灾区”。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 C、维生素 B 族在光照下易分解失效;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遇高温会挥发,导致药效下降,无法有效缓解心绞痛。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超过 30℃时,抗生素的降解速度会加快 3-5 倍,而中药饮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更易发霉变质,产生黄曲霉毒素等致癌物质。

  随意摆放与混淆存放

  将内服与外用药物混放、成人药与儿童药堆叠放置,是家庭药箱的常见乱象。外用消毒药品如碘伏、酒精若与口服药接触,可能造成污染;儿童误服成人降压药、降糖药的案例时有发生,均与药物存放混乱有关。此外,许多人习惯保留拆封后的铝箔板包装药品,却未注意密封保存,导致药物受潮结块。硝酸异山梨酯片等易挥发药物,拆封后若未密封,两周内药效可流失 50% 以上。

  忽视有效期与变质信号

  超过有效期的药物继续使用是严重的用药安全隐患。部分人认为 “刚过期几天没事”,但药物过期后不仅疗效降低,还可能产生有毒代谢产物。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有效期内,药物若出现外观变化也应停止使用:片剂变色、开裂、粘连,胶囊软化、漏粉,糖浆出现絮状物,软膏油水分离等,都是药物变质的明确信号,此时即使未过期也需及时丢弃。

二、不同药物的特殊储藏要求

  常温储存药物

  大多数口服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剂需在常温(10-30℃)下储存,应放置在干燥、避光的药箱中。家庭常用的感冒药、助消化药、降压药等均属此类,需注意远离厨房灶台、暖气等热源,同时避免放在浴室等潮湿环境。拆封后的片剂若未用完,应放入原包装瓶中,拧紧瓶盖并标注开封日期,一般开封后最多保存 3 个月。

  冷藏储存药物

  需要冷藏的药物包括生物制剂(如胰岛素、生长激素)、血液制品、部分抗生素(如头孢哌酮)、活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这些药物应放在冰箱冷藏室的中层,避免贴壁放置以防冻结。外出携带时需使用保温袋,夏季高温时携带时间不宜超过 2 小时。胰岛素在开封使用后可在室温(不超过 25℃)下保存 4 周,无需放回冰箱,方便日常使用。

  特殊条件储存药物

  某些药物有特殊储藏要求:硝酸甘油需避光、密封,在 20℃以下保存,随身携带时应使用原包装棕色瓶,避免放在贴身口袋以防体温影响;疫苗类制品需在 2-8℃冷链储存,运输过程中需全程监控温度;中药膏方需冷藏保存并尽快服用,以防霉变;抗肿瘤药物多数需避光、低温储存,配置后应尽快使用。

  家庭药箱科学管理方法

  建立家庭药箱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储存容器,建议使用带锁的防潮药箱,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阴凉干燥处。药箱内可分区存放:内服药物区、外用药物区、急救药物区、儿童药物区应明确分隔,每个区域贴上标签。定期整理药箱非常重要,建议每 3 个月整理一次,检查药品有效期,清理变质、过期药品,同时记录药品的购买日期和开封日期。

  存放药品时应保留原包装和说明书,不要将不同药品混装在一个容器中,尤其是外观相似的药物更要注意区分。对于散装药片,应放入棕色药瓶中,标注药名、用法、用量和有效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外用消毒酒精、碘伏等应单独存放,远离火源;含麻黄碱类的止咳药、安眠药等管制类药物需妥善保管,防止误服或滥用。

  处理过期药品时不能随意丢弃,应将其放入专用回收箱。破损或变质的药品需分类处理:口服药可捣碎后混入生活垃圾,注射液、口服液等液体药物应倒入下水道,避免儿童或宠物接触。许多社区和药店设有过期药品回收点,建议将过期药品集中送至回收点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总之,药物储藏是保障药效和用药安全的 “最后一道防线”,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 “良药变毒药”。正确识别常见的储藏错误,掌握不同药物的储藏要求,建立科学的家庭药箱管理方法,不仅能保证药物的有效性,更能避免因药物变质或误服带来的健康风险。养成良好的药物储藏习惯,定期检查和整理家庭药箱,让每一种药物都在正确的条件下 “待命”,才能真正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守护家庭成员的健康安全。

  (科普作者姓名:田凯琴,现职称:主管药师,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药学部)

编辑:张茜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