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在地铁上、公交车里、排队等候时,甚至吃饭走路的空档,随处可见人们低头刷手机、看短视频、追剧聊天。手机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你是否意识到,长时间低头正在悄悄“摧毁”你的颈椎健康?
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出现了脖子酸痛、肩背僵硬、头晕目眩、手麻臂痛……其实,这很可能是颈椎在“报警”——颈椎退化提前来了!
一、什么是颈椎?它为什么容易出问题?
颈椎是连接头部与躯干的重要结构,由7块椎骨组成,其间通过椎间盘、韧带、肌肉等组织连接,既能支撑头部,又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使我们可以转头、低头、仰头。
然而,正是这种灵活性,使得颈椎非常容易受到损伤。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电子产品使用频率高,低头族不断增多,颈椎长期处于前屈紧张状态,椎间盘、肌肉、韧带不断被拉伸、压迫,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颈椎退行性病变提前出现。
二、“手机脖”现象,你中了几个?
“手机脖”并非正式医学术语,但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现象:因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而导致的颈椎劳损。其常见表现包括:
脖子酸胀、僵硬:特别是长时间看手机或电脑后明显加重;
肩背沉重:上背部肌肉紧张,出现“铁板背”感;
头晕、头痛:颈部血管受压,影响脑供血;
手指麻木:说明神经根可能受到压迫;
抬头、转头受限:颈部活动度减小,日常动作受限;
注意力下降、易疲劳:与颈源性神经压迫或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相关。
如果你年纪轻轻,已常常感到“脖子不舒服”,那可能说明你的颈椎比实际年龄“老”得快。
三、颈椎退化,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颈椎退化并非一夜之间发生,它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步恶化的过程。以下因素是常见“帮凶”:
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使颈部始终处于非自然前屈状态;
坐姿不正:驼背、耸肩、偏头等加重肌肉失衡;
缺乏运动:颈背肌肉得不到锻炼,力量薄弱难以支撑颈椎;
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过硬或过软都可能导致颈部弯曲异常;
冷风直吹:颈部受寒使肌肉紧张、血液循环差,易诱发疼痛;
年龄因素:30岁后椎间盘逐渐脱水、弹性减退,加速退化进程。
长期如此,容易诱发一系列颈椎疾病,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等,严重者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四、年轻人也要警惕“提前退化”
很多人误以为颈椎病是“老年病”,其实不然。近十年来,颈椎病发病人群明显年轻化。据相关调查显示,20~40岁的年轻人中,超过一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退变症状,甚至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出现颈椎病变。
这是因为:年轻人虽然肌肉力量较好,但高强度用脑+长时间用眼+过度依赖手机,导致颈椎负荷远超承受极限,久而久之便会提前“报废”。
五、当颈椎出现问题,应该怎么办?
1. 明确诊断
出现持续性颈肩痛、手麻、头晕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手段(如X光、CT、MRI)判断是否有颈椎病变。
2. 保守治疗为主
绝大多数轻中度颈椎问题可通过以下方式缓解:
理疗:热敷、牵引、红外线、中频电疗等;
中医调理:针灸、拔罐、推拿有助于舒筋活络、改善供血;
颈部康复训练:强化颈背肌肉,恢复肌群平衡;
物理治疗:如“颈椎枕”辅助睡眠、“姿势纠正器”帮助矫正坐姿。
3. 谨慎对待推拿按摩
未经确诊时盲目按摩,尤其是强力“正骨”“扳脖子”,可能加重神经压迫或造成血管损伤。应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在急性期或严重退变期推拿。
4. 少数需要手术治疗
若出现严重神经受压、手脚无力、失控性疼痛等,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如颈椎间盘摘除术、椎管减压术等。
六、如何预防颈椎退化提前到来?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以下几点,值得每一个“低头族”牢记:
1. 限制使用手机时间
每次低头不超过15分钟,使用过程中多变换姿势。可将手机抬高至视线平行,减少颈部前屈角度。
2. 坐姿端正
办公时保持肩颈放松、腰背挺直,电脑屏幕略低于视线,手肘自然弯曲90度以上。
3. 每天做颈部放松操
推荐“米字操”:用头在空中写“米”字,有效活动颈椎,防止僵硬;也可左右摆头、环绕颈部、耸肩放松。
4. 加强颈背肌锻炼
如仰头顶墙、俯卧抬头、肩部划圈等动作,增强支撑力量,减轻脊柱负担。
5. 合理使用枕头
枕头高度应使颈部自然弯曲,推荐高度为8~12cm,选择贴合颈部曲线的记忆枕或定型枕。
6. 避免久坐不动
工作每隔40~60分钟起身活动5分钟,如伸展、转头、肩部运动等。
结语
科技改变了生活,但也悄悄改变了我们的身体结构。低头玩手机无可厚非,但若长时间不加节制,最终受苦的就是你自己。颈椎健康,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保护颈椎,从纠正一个小习惯开始。别等脖子僵了、手麻了、头晕了才想起问医生——其实你早就收到身体的“预警通知”了!从今天开始,抬起头,给颈椎一个放松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更健康的未来。
(姓名:何永力;医院:夏邑县人民医院;科室:急诊外科;职称: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