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科普 > 正文
视神经在“枯萎”?中医养肝明目有良方
时间:2025-06-18 14:27:41    来源:河南经济网    访问量:12

查看证书

  “最近怎么总觉得眼前发黑,看东西模糊不清?”

  “明明眼睛没有病,为何视力却越来越差?”

  这些症状,可能不是单纯的眼疲劳,而是视神经功能出现了问题。视神经一旦受损,轻则视物模糊,进而视野缩小,重则甚至失明。而这一过程,很多人并不察觉,就像一根渐渐干枯的藤蔓——我们称之为“视神经萎缩”。

  西医认为视神经萎缩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视神经退行性变;而中医则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强调“肝开窍于目”“精血充盈则目视分明”。那么,中医如何理解视神经萎缩?又有哪些调理良方?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探索中医护眼之道。

  一、视神经萎缩,中医怎么说?

  视神经萎缩在中医中归属于“青盲”“暴盲”“视瞻昏渺”等范畴,主要病位在肝、肾,与心、脾也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肝肾阴虚,目失濡养

  肝主藏血,肾主藏精,二者互为表里。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目失所养,是视神经萎缩的基础。

  2. 气血亏虚,神光难彰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则血行无力,血虚则目失濡润,造成视神经供养不畅。

  3. 瘀血阻络,神光受阻

  眼为全身之清窍,依赖气血濡养。一旦血瘀阻络,眼底供血不畅,久而久之,神光失养,导致萎缩。

  4. 肝阳上亢,火灼神窍

  长期情绪抑郁、烦躁易怒,导致肝阳上亢,虚火上炎,灼伤目窍,亦是视神经损伤的病因之一。

  二、中医辨证调理有良方

  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强调“辨证论治”“标本兼顾”,根据不同体质和症型选方施治,常见如下:

  1. 肝肾阴虚型

  症状: 视力减退、眼干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常用方药: 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加减

  代表中药: 枸杞子、菊花、山茱萸、熟地黄、女贞子、墨旱莲

  2. 气血两虚型

  症状: 视物模糊、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治法: 益气补血、养血明目

  常用方药: 八珍汤、归脾汤加减

  代表中药: 黄芪、当归、白术、茯苓、党参、龙眼肉

  3. 瘀血阻络型

  症状: 视野缩小、眼胀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明目

  常用方药: 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加减

  代表中药: 川芎、桃仁、红花、丹参、牛膝、木香

  4. 肝阳上亢型

  症状: 眼胀痛、视力下降、易怒、口苦、失眠、舌红、脉弦

  治法: 平肝潜阳、清热养目

  常用方药: 天麻钩藤饮加减

  代表中药: 天麻、石决明、菊花、栀子、钩藤、牡蛎

  三、中医特色疗法助一臂之力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有多种辅助治疗方式,可用于视神经萎缩的调理:

  1. 针灸疗法

  针刺眼周穴位(如睛明、攒竹、四白、太阳)、头部(百会、风池)与背部相关穴位(肝俞、肾俞、脾俞),有助于活血通络、改善眼部微循环。

  2. 艾灸调理

  艾灸耳部、风池、足三里等穴位,温阳散寒、调气活血,适合阳虚体质者。

  3. 耳穴压豆

  通过刺激耳廓相关反射区(眼、肝、肾、脑点等),调节脏腑功能,辅助治疗眼病。

  4. 眼部热敷+按摩

  可用中药热敷袋(如菊花、桑叶、决明子)敷眼,每次10~15分钟,有助于缓解疲劳、改善循环。配合按摩睛明、太阳、攒竹穴,更加有效。

  四、日常护眼,从“养”做起

  中医讲“治未病”,日常养护至关重要,尤其是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养目

  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枸杞、菠菜、玉米、蓝莓

  少吃:辛辣、油腻、煎炸等助热生火的食物

  推荐食疗:菊花枸杞茶、黑芝麻核桃粥、决明子炖猪肝

  2. 情志调节

  肝主情志,长期抑郁、焦虑或暴怒都可能伤肝,进而影响双眼。建议保持平和心态,适度释放压力。可饮用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舒肝明目。

  3. 规律作息

  熬夜伤肝伤目,建议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保持高质量睡眠,促进眼部修复。

  4. 护眼有“度”

  每用眼40分钟,闭目或远眺5分钟,避免长期对着屏幕;光线要柔和,避免过亮或过暗。

  五、小验方推荐(仅供参考)

  枸杞菊花茶

  材料: 枸杞10g,菊花5g

  做法: 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 清肝明目,适用于眼干眼花、视力模糊者

  黑豆核桃粥

  材料: 黑豆30g,核桃仁15g,粳米50g

  做法: 共煮粥食用

  功效: 益肾填精、养肝明目

  (注:如有慢性疾病或正在服药者,使用前请咨询专业中医师)

  结语

  视神经萎缩虽然难以完全逆转,但若能早发现、早调理,辅以中医辨证施治,中医特色疗法针灸与日常调养,可有效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健康的“晴雨表”。别等视野渐暗才开始关注,让我们从今天起,用中医智慧养肝护目,守住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光明世界。

(姓名:刘莉;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室:眼科一区;职称:主任医师)
 

编辑:李欢杰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