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线”,它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脊髓神经,是运动与感知的中枢枢纽。俗话说:“人老先老腿,腿老先老背。”现代医学更发现,脊柱的健康不仅关乎骨骼系统,还与大脑、内脏、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可惜的是,许多人在脊柱发出“求救信号”时却浑然不觉,直到弯腰驼背、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问题找上门,才追悔莫及。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脊柱健康背后的“秘密”,以及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守护自己的脊梁,让人生少走“弯路”。
一、脊柱究竟有多重要?
脊柱从解剖结构上看,由33块椎骨组成,分为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椎5节和尾椎4节(部分人尾椎为3节或融合)。脊柱的功能不仅是支撑身体重量,更是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脊柱内有脊髓神经,通过椎间孔延伸到四肢及内脏,调控感觉、运动、反射与自主神经功能。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精密的机器,脊柱就是那根承重又传输信号的主轴。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错位、退变或压迫,都会引起连锁反应,表现为疼痛、麻木、运动障碍,甚至影响心肺、消化、生殖等系统。
二、脊柱“最怕”哪些事?这些坏习惯你有吗?
1. 久坐不动
“坐”已成为现代生活最普遍的姿势。上班坐电脑前,下班坐地铁、回家坐沙发。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腰酸背痛成了“办公室病”的标配。久坐会导致腰椎压力增加,肌肉、韧带疲劳,从而加速椎间盘退变。
2. 低头族危机
无论是刷手机、看电脑,还是低头写作业,我们的颈椎都承受着巨大的负担。一个成年人低头看手机时,颈椎所承受的重量相当于25公斤!长期如此,极易引发颈椎病、视力下降、头晕头痛等问题。
3. 姿势不良
驼背、弯腰、斜坐、单肩背包……这些常见的姿势问题会导致脊柱侧弯、肌肉劳损,破坏脊柱自然的生理曲度,最终引发慢性疼痛、关节磨损。
4. 负重不当
不恰当地搬重物、突然发力、动作用力不均,都会让腰椎、肩颈承受过大的应力,导致急性扭伤或慢性损伤,严重者可能出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
三、常见的脊柱疾病,可能就在你身边
1. 颈椎病
多见于久坐族、长期低头人群。典型症状包括颈部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头晕、视物模糊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行走不稳、大小便障碍。
2.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当椎间盘受到长期压迫或突发外力后,髓核向外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甚至影响行走能力。多发于中青年人,尤其是经常搬重物或久坐的人。
3. 脊柱侧弯
常见于青少年,表现为一肩高一肩低、两侧肩胛骨不对称、站立不正等。早期没有明显疼痛,但一旦发展严重,可能影响呼吸功能和内脏排列。
4. 骨质疏松与椎体压缩性骨折
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下降,脊椎变得脆弱。一些老年人在轻微跌倒后出现驼背或背痛,往往就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表现。
四、脊柱保养秘籍,学会这些你也能做自己的“正骨师”
1. 纠正坐姿
办公时应保持头正肩平、背部挺直、双脚平放,电脑屏幕与视线平齐。每坐45分钟,建议起身活动5-10分钟。
2. 坚持锻炼核心肌群
强化腰腹背部肌肉可以有效支撑脊柱,减少损伤风险。推荐项目包括平板支撑、桥式、游泳、普拉提等。
3. 正确使用枕头和床垫
颈椎最怕“枕错头”。合适的枕头高度应保持颈椎自然曲度,一般建议仰卧时枕头高8-10厘米,侧卧时与肩同高。床垫不宜过软,否则易陷腰部。
4. 不负重即将“弯腰”
搬重物时,应先屈膝下蹲,用腿部发力,不要直接弯腰搬抬;背包应双肩背,减轻单侧负担。
5. 做“脊柱保健操”
每天抽出10分钟,进行猫牛式、肩部绕圈、前屈拉伸等动作,有助于缓解僵硬、放松肌肉、恢复生理曲度。
五、这些信号别忽视,及时就医是关键
颈肩背持续性疼痛或僵硬,超过2周不缓解
手脚发麻、无力、活动受限
坐骨神经痛:从臀部放射至大腿、小腿的电击样疼痛
驼背加重、身高变矮、轻微外力即骨折
头晕、视力模糊、耳鸣等颈源性症状明显
以上这些可能是脊柱或神经受压的警示,需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避免耽误治疗时机。
六、脊柱健康从“娃娃抓起”
儿童时期是脊柱发育的关键阶段。应避免孩子长期低头看手机、伏案写作业时间过长。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坐姿、书包重量、是否有高低肩、驼背等表现,必要时进行脊柱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结语
脊柱健康不仅是一件“骨感”的事,更是关乎生活质量和长远健康的大事。无论你是年轻人、上班族,还是中老年朋友,每个人都应成为自己脊柱的“第一守护者”。别让生活的弯路,成为身体的“弯路”。挺直腰板的你,更自信、更健康,也能更坚定地走好人生每一步!
(姓名:张艳;医院: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科室:康复医学科;职称:主管康复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