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科普 > 正文
心衰不等于绝望,科学康复助你重获“心”生
时间:2025-07-15 15:47:24    来源:河南经济网    访问量:0

查看证书

  “我是不是快不行了?”这是许多刚刚被确诊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最常问的一句话。听到“心衰”,很多人会立即联想到“生命终点”、“不可逆转”、“随时猝死”等悲观情绪。事实上,心衰并不等于生命的终结,只要科学规范地治疗和康复,很多人可以稳定病情,甚至恢复正常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心衰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得?还能不能好好活?如何通过康复干预让自己重获“心”生?

  一、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通俗来说,就是“心脏打工累了、效率变差了”。它指的是由于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不能满足身体对血液和氧气的需求,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临床综合征。

  心衰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到了这一步就束手无策。

  二、心衰有哪些表现?你可能正在经历

  心衰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很多人会误认为是“年纪大了、体力差了”,直到病情加重才发现问题。

  常见表现包括:

  活动后气喘:爬楼、快走、做家务时呼吸急促,甚至不能平卧睡觉。

  下肢水肿:尤其是傍晚脚踝肿胀,按压后有凹陷。

  乏力、疲惫:明明没干什么,却整天觉得累。

  夜间频繁起夜:躺下后血液回流心脏,加重心衰负担。

  咳嗽咳痰:特别是夜间、平躺时加重。

  如果你长期有以上症状,尤其是已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应及时就医,检查心脏功能。

  三、为什么会“心衰”?这些元凶要警惕

  心衰的发生通常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以下几种疾病或情况最容易导致心衰:

  冠心病: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降低心脏收缩力。

  高血压:血压长期过高使心脏“超负荷工作”,最终“累垮”。

  心律失常:心跳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有效泵血。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

  瓣膜病变: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影响血流,增加心脏负担。

  糖尿病、甲亢、贫血:这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诱发心衰。

  不健康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肥胖、熬夜、缺乏锻炼等。

  四、心衰能治好吗?是慢病,但并非绝症

  心衰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医学上还不能完全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延缓进展、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目标主要包括:

  缓解症状(如气喘、水肿)

  提高运动耐力

  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在于:规范治疗 + 长期管理 + 积极康复。

  五、科学康复,让你“心”生不息

  很多人误以为“心衰不能动”,怕一运动就加重病情。其实不然,科学运动康复是心衰管理的重要一环!

  心衰康复五大支柱:

  1. 运动训练(核心环节)

  形式:步行、慢跑、骑车、太极、游泳等低中强度有氧运动。

  原则:个体化制定运动方案,以“略感疲劳但不气促”为宜。

  频率:建议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效果:增强心脏泵血能力、提高耐力、改善呼吸困难。

  2. 营养干预

  控盐: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

  控水:避免水潴留,限制日饮水量。

  高蛋白、低脂、低糖饮食。

  补钾补镁:适量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

  3. 心理疏导

  心衰患者常伴焦虑、抑郁情绪。

  应加强心理疏导,家属支持也很重要。

  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4.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醛固酮拮抗剂等。

  需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

  切忌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

  5. 健康教育

  教会患者识别加重信号(如体重骤增、夜间憋醒等)

  学会自我监测:测血压、心率、体重变化。

  坚持随访,遵医嘱用药。

  六、日常生活中的“心衰自救指南”

  按时吃药:千万别擅自停药或间断用药。

  每天称体重:体重突增可能提示水潴留。

  合理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但也不能长期卧床。

  避免感染:感冒、肺炎是诱发心衰加重的常见因素,建议按时接种疫苗。

  控制情绪:激动、愤怒都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低盐低脂饮食,多摄入富含钾镁的天然食物。

  总结

  “心衰”两个字确实令人恐惧,但恐惧不是终点。越来越多研究和实践证明,科学的康复治疗可以大大改善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人生不会因为一次心衰就失去意义。只要我们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坚持康复,一颗受累的心依然可以重新跳出有力节奏,支撑起你后半生的精彩。

  (姓名:夏雪;医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科室:心血管内科;职称:主治医师)

编辑:张茜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