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走着走着,脚像被地板黏住了。”
“手一直抖,吃饭都抓不住筷子。”
“每天醒来都像穿着铅鞋,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
这不是变老的“正常反应”,很可能是帕金森病在敲门。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它慢慢地偷走身体的协调和平衡,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但请别恐慌,虽然它无法根治,但只要护理得当、科学应对,帕金森病并非不可驾驭的“宿命”。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通过细致护理,帮助帕金森病患者稳步面对每一次颤抖,重拾生活尊严与信心。
一、帕金森病到底是什么?
帕金森病主要由于大脑中多巴胺神经元逐渐减少,导致运动协调功能紊乱。典型表现包括:
静止性震颤:手抖脚抖,尤其在休息时更明显;
运动迟缓:动作变慢,起身困难;
肌肉僵硬:关节不灵活,身体像“生锈的机器”;
姿势不稳:容易跌倒,步态小碎步、拖步前行。
此外,还有面部表情变少、声音变小、写字变小、吞咽困难等问题。
帕金森病来得慢、去得更慢,但护理却必须“走在病情前面”。
二、药不能停,生活更要“有节奏”
帕金森病治疗的核心是药物控制,但真正决定生活质量的,是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护理细节。良好的生活节奏,是“慢病”患者的重要武器。
1. 规律用药,准点服药
帕金森患者服药讲究“精确到点”,漏服、错服可能立刻导致症状反弹。
提前5分钟提醒服药,避免错过药效高峰;
搭配温水送服,避免牛奶、蛋白等食物影响吸收;
可使用药盒、闹钟、App提醒等工具辅助管理;
若患者不能自主服药,应密切观察吞咽情况,防止呛咳。
2. 合理饮食,少量多餐
帕金森病人常有便秘、胃肠蠕动慢的问题,饮食应注意:
主食以软质为主,荤素搭配;
多吃蔬菜水果,补充膳食纤维;
少量多餐,防止一次性进食过多;
避免高蛋白集中摄入,特别是与左旋多巴同服时。
建议每日固定时间进食,建立良好的饮食节律,帮助身体“跟上节奏”。
三、防跌倒是第一大事,安全就是尊严
“刚刚还好好的,下一秒就摔倒了。”
跌倒,是帕金森患者最常见、也最危险的问题之一。骨折、颅脑损伤可能让本就缓慢的病情雪上加霜。
防跌倒小贴士:
室内清除障碍物,如地毯边角、电线;
保证光线充足、地面防滑;
洗澡时使用防滑垫、扶手;
起身动作慢一点,坐下先摸清椅子再落座;
使用助行器或手杖,帮助维持平衡;
穿防滑鞋,避免拖鞋、松软鞋底;
有“冻结步态”时,尝试拍手、听节奏走路、原地踏步打破停顿。
一句话:不怕慢,就怕摔。
四、活动不停歇,锻炼是最好的“药”
帕金森病不是“躺着养”,而是动中求稳、练中保命。
适合的锻炼方式包括:
太极拳:增强平衡与肌肉协调;
步行+节奏训练:走路时配合节拍器或音乐;
关节操:每天活动肩、肘、腕、膝等部位,防止僵硬;
握力球、弹力绳:加强手部肌力;
呼吸操:预防肺部感染,提高肺活量。
训练要量力而行,以不疲劳、能坚持为原则,最好定个“锻炼时间表”,让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五、日常护理细节,藏着无数“贴心守护”
帕金森病带来的不仅是肢体挑战,更有许多日常小障碍——
1.穿衣难?这样解决:
选择大开口、魔术贴、拉链衣物;
穿裤子时坐在椅子上穿,防止跌倒;
可使用穿衣辅助工具,如穿袜器、长柄鞋拔。
2.吃饭难?这样应对:
使用带把的防滑碗、防滑垫;
握力差者使用弯柄勺、粗柄餐具;
食物剪碎、软化,防止呛咳;
避免说笑进食,进餐后保持坐位半小时。
3.洗澡难?注意安全第一:
保持水温适中;
使用洗澡椅、淋浴扶手、防滑垫;
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疲劳与头晕。
每一个微小的贴心改动,都是对患者尊严的守护。
六、情绪照护不可忽视,慢病需要“慢心情”
帕金森病患者常常出现抑郁、焦虑、淡漠、易怒等情绪问题。有时候,不是身体先倒,而是“心先垮”。
情绪照护的方法包括:
保持规律的作息和生活节奏;
多鼓励、多表扬,哪怕只是“今天吃饭没洒”;
鼓励社交,参加同伴交流小组或兴趣活动;
保持与外界联系,不让患者“封闭在世界外”。
陪伴是最好的药,理解是最深的照护。
七、家庭协同照护,齐心协力才是长久之计
照护帕金森患者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个家庭的长期协作。
制定家庭照护计划:谁负责服药,谁安排锻炼,谁处理紧急情况;
每周安排家庭“快乐时光”,转移注意力、增强归属感;
关注照护者自身情绪健康,定期喘口气,避免“照护疲劳”。
当家人彼此理解、互相支持,康复之路才不会孤单。
结语
帕金森病的确带来了身体的挑战,但生活的质量从不只取决于病情,更取决于如何面对它。每一次吃饭、穿衣、锻炼、服药,都是在向疾病说“不”。每一次耐心等待、积极鼓励、细致照护,都是在为患者撑起尊严的天空。
(姓名:周帅;医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科室:神经内科一病区;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