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粮仓再添“硬核”新军:2025年最新小麦品种周麦51号通过审定,高产抗逆优质引领新标杆
时间:2025-07-10 17:36:16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郭新建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发布公告,由周口市农业科学院精心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周麦51号”正式通过审定(审定编号:20252048)。这一凝聚多项尖端育种技术的突破性品种,凭借其矮秆大穗、超强抗倒、兼抗多种病害及高产稳产的卓越特性,有望为黄淮麦区小麦生产注入强劲新动能,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育种技术集成创新,国内领先优势显著
“周麦51号”的诞生,是传统育种智慧与现代生物技术深度融合的典范。周口市农科院创新运用“常规定量育种+双单倍体育种(DH)+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技术路线,显著加速了优良基因聚合进程。通过抗病性精准接种鉴定与抗逆性严苛筛选,结合一年四代高效加代技术极大缩短育种周期,并实施品质平行测定确保优中选优。这套高度集成化、精准化的育种体系,被业内专家评价为“综合育种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品种卓越表现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超亲优势聚合,铸就“高产多抗优质小麦”典范
该品种源于著名亲本“周麦22号”与“矮抗58”的黄金组合,成功实现了超亲遗传:“周麦22号”基因加持: 完美继承其标志性的大穗特性、超高产潜力与广谱抗病性;“矮抗58”精髓融合: 稳定遗传了核心的矮秆株型(平均株高仅75cm)、钢筋铁骨般的抗倒伏能力以及突出的抗寒越冬特性。这种“强强联合”使周麦51号在抗逆稳产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被誉为新一代“高产多抗优质小麦”的代表。
特征特性卓越,高产架构协调
生育特性: 属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19.5-229.5天,与主栽对照“百农207”熟期同步。
株型群体: 幼苗匍匐健壮,叶色深绿,分蘖力强且成穗率高。春季发育稳健,起身拔节略早,两极分化利落。株型半紧凑,茎秆弹性极佳,穗层整齐,熟相优良。
穗粒性状: 穗呈纺锤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佳,商品性好。
产量构成: 亩穗数约40.3万、穗粒数约38粒、千粒重约46克,“三要素”搭配科学合理,构建了高产稳产的黄金结构。
产量表现抢眼,增产潜力巨大
在严格的生产试验中,周麦51号展现出令人振奋的增产实力:
大面积稳产: 平均亩产稳定在650公斤左右,为种植户提供可靠收益保障。
高产出潜力: 在优化栽培条件下,具备突破800公斤/亩的显著高产潜力。
抗性全面升级,稳产基石牢固
周麦51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综合抗逆能力的全面跃升:抗倒伏能力“特强”: 矮秆+弹性茎秆组合,无惧风雨侵袭,保障高产不落空。抗病谱系宽广: 高抗对小麦生产威胁严重的条锈病和花叶病毒病,有效减少病害损失,降低农药投入。根系活力强,耐旱性突出。抗寒越冬可靠: 保障幼苗安全越冬,为春季群体构建打下基础。
适宜区域明确,助力主产区升级
根据审定结果,周麦51号优先适宜在河南省全省范围推广种植,同时覆盖陕西省关中灌区等生态条件相似的高产麦区。其矮秆抗倒、抗病高产的特性,完美契合黄淮麦区主产区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提升”现代小麦品种的需求。
河南中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周麦51号”集成了最前沿的育种科技,其矮秆抗倒、抗病高产、稳产广适的特性,直击当前小麦生产中的痛点难点,尤其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种植需求。周麦51号将有力推动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品种更新换代,提升区域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水平,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河南中格农业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市场布局,让这一“中原本土硬核科技”尽快惠及广大农户,为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提供坚实的种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