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农机“铁脊梁”唱响田间新希望
时间:2025-07-11 09:05:29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张鸿雨
7月8日,叶笑涵非常忙。早上5点他就起床了,110亩(1亩≈666.67平方米)的春红著需要提蔓,由于气温高,上午10点就得收工,他已连续五六天早早起床,带领十多名村民一起干活。

“提蔓、翻藤是红薯管理的重要一环,这样可以防止茎叶徒长,浪费养分,是保证亩产、薯形的关键因素。虽然前期干旱,但我们这里今年用上了从广阔渠引来的水,红薯栽上后灌溉两遍,加上前几天的几场大雨,红薯整体长势还不错。昨天翻过的,今天下午就要喷洒硫酸钾叶面肥,一环扣一环,天天不得闲。"叶笑涵一边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说。
叶笑涵,今年28岁,郏县白庙乡下叶村人,郏县召伟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年纪不大已可轻松玩转各种农业机械,被人赞为“王牌农机手”。
17岁高中毕业后,叶笑涵便投奔亲戚在广州从事翡翠生意,聪明、敏锐、爱动脑的他很快在翡翠生意中崭露头角,不到三年时间就积攒下可观的资金与商业经验。当时,他父亲已“玩”农机多年。
“每当夜深人静时最思念家乡,想念辛辛苦苦在土里刨食的父母。”叶笑涵说,经父母同意后,2019年,他丢下生意回乡和父亲一起流转土地,“玩”农机。
干一行就得干好一行。叶笑涵深知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经常泡在合作社跟着老农机手学习农机及器具的操作与维修,关注全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博览会,遇到不错的新款机器、设备,他总要“尝尝鲜”,不到两年,家里家外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先进设备。不久,他注册成立了郏县召伟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达270亩。
“跟着他有活干,有钱赚,我们的机器使用率大大增加。”该村农机手叶振家说,在郏县召伟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他第一个报名加入,“春天打烟垄,夏天收小麦,秋天活更多,收割、犁地、播种,收入比自己单打独斗能翻一番,干着很有劲儿"。
郏县召伟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稳定的就业岗位。目前,合作社拥有农机具从最初的几十台(套)增加到150余台(套),51名社员中有43人持有农机驾驶证,已形成专业化的“农机战队”。除核心机手外,维修、后勤、技术指导等岗位也吸纳了3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与此同时,叶笑涵还定期邀请厂商上门举办农机操作、维修、保养及种植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户免费前来倾听,在他示范带领下,白庙乡拥有了一大批“土专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该合作社先后获得“平顶山市先进农机合作社”“红旗农机合作社”“河南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等多项荣誉。如今,该合作社服务网络已覆盖郏县4个乡镇50多个行政村,每年作业面积达20万亩次。
在管理好农机的同时,叶笑涵也关注种子资源的引进与土壤改良、滴灌技术等。近几年,他又联系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科院等引进红薯、小麦、玉米、花生等新品种。2023年,他的100余亩红薯成功通过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价格从每公斤2元跃升至近5元,亩均收益大幅提升。
“笑涵有眼光又大度,有技术不保留,谁来询问都愿意分享,这几年我也跟着他种起了红薯。"下叶村党支部书记叶锋杰夸赞道。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谈及未来,叶笑涵说,下一步计划扩大绿色种植面积,积极与电商深度合作,搭建“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让村民实现更多收入,让土地释放更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