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平顶山 > 正文
郏县:农机“铁脊梁”唱响田间新希望
时间:2025-07-11 09:05:29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张鸿雨

  7月8日,叶笑涵非常忙。早上5点他就起床了,110亩(1亩≈666.67平方米)的春红著需要提蔓,由于气温高,上午10点就得收工,他已连续五六天早早起床,带领十多名村民一起干活。

  “提蔓、翻藤是红薯管理的重要一环,这样可以防止茎叶徒长,浪费养分,是保证亩产、薯形的关键因素。虽然前期干旱,但我们这里今年用上了从广阔渠引来的水,红薯栽上后灌溉两遍,加上前几天的几场大雨,红薯整体长势还不错。昨天翻过的,今天下午就要喷洒硫酸钾叶面肥,一环扣一环,天天不得闲。"叶笑涵一边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说。

  叶笑涵,今年28岁,郏县白庙乡下叶村人,郏县召伟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年纪不大已可轻松玩转各种农业机械,被人赞为“王牌农机手”。

  17岁高中毕业后,叶笑涵便投奔亲戚在广州从事翡翠生意,聪明、敏锐、爱动脑的他很快在翡翠生意中崭露头角,不到三年时间就积攒下可观的资金与商业经验。当时,他父亲已“玩”农机多年。

  “每当夜深人静时最思念家乡,想念辛辛苦苦在土里刨食的父母。”叶笑涵说,经父母同意后,2019年,他丢下生意回乡和父亲一起流转土地,“玩”农机。

  干一行就得干好一行。叶笑涵深知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经常泡在合作社跟着老农机手学习农机及器具的操作与维修,关注全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博览会,遇到不错的新款机器、设备,他总要“尝尝鲜”,不到两年,家里家外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先进设备。不久,他注册成立了郏县召伟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达270亩。

  “跟着他有活干,有钱赚,我们的机器使用率大大增加。”该村农机手叶振家说,在郏县召伟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后,他第一个报名加入,“春天打烟垄,夏天收小麦,秋天活更多,收割、犁地、播种,收入比自己单打独斗能翻一番,干着很有劲儿"。

  郏县召伟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稳定的就业岗位。目前,合作社拥有农机具从最初的几十台(套)增加到150余台(套),51名社员中有43人持有农机驾驶证,已形成专业化的“农机战队”。除核心机手外,维修、后勤、技术指导等岗位也吸纳了3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与此同时,叶笑涵还定期邀请厂商上门举办农机操作、维修、保养及种植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户免费前来倾听,在他示范带领下,白庙乡拥有了一大批“土专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该合作社先后获得“平顶山市先进农机合作社”“红旗农机合作社”“河南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等多项荣誉。如今,该合作社服务网络已覆盖郏县4个乡镇50多个行政村,每年作业面积达20万亩次。

  在管理好农机的同时,叶笑涵也关注种子资源的引进与土壤改良、滴灌技术等。近几年,他又联系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科院等引进红薯、小麦、玉米、花生等新品种。2023年,他的100余亩红薯成功通过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价格从每公斤2元跃升至近5元,亩均收益大幅提升。

  “笑涵有眼光又大度,有技术不保留,谁来询问都愿意分享,这几年我也跟着他种起了红薯。"下叶村党支部书记叶锋杰夸赞道。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谈及未来,叶笑涵说,下一步计划扩大绿色种植面积,积极与电商深度合作,搭建“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让村民实现更多收入,让土地释放更大潜能。

编辑:冯雅楠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