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平顶山 > 正文
郏县:梨园遇“急单” 驻村书记搭桥解农忧
时间:2025-07-11 09:10:54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赵振家 宁昊龙

  7月8日傍晚,凉风渐起,郏县堂街镇酥梨种植户卫永卿却愁眉深锁,刚挂断超市订购1000斤酥梨的紧急电话,看着满园沉甸甸的果实,他心急如焚:工人早已收工,如何能赶在当晚摘下梨子,再送往镇上?

  此刻,正在果园走访调研的驻村第一书记赵晓军敏锐捕捉到他的难处。 一个念头迅速闪现——平顶山学院在小谢庄村参与暑期实践的学生们同样正在为下一步活动开展谋划,他们不正是现成的生力军吗?他立即拨通实践队负责人张老师的电话,23名师生立马火速集结奔向梨园。

  园中顿时一片火热:师生们分组协作,穿梭于绿荫之下,采摘、装筐、转运,动作麻利而有序。汗水浸透衣衫,笑语回荡林间。人多力量大,不过一个多小时,1000余斤金黄饱满的酥梨已整装待发,随即被卫永卿安排送往超市,解了市场需求的燃眉之急。

       卫永卿的梨园扎根小谢庄村已有五年,以纯粹香甜的口感赢得周边市场青睐,常常供不应求。如今园子已拓展至12亩,年产量能达40000余斤,今年更是迎来一个沉甸甸的丰收年。

  为给这丰收锦上添花,拓宽乡亲致富路,赵晓军带领的小谢庄村驻村工作队从未停歇。他们以消费帮扶为抓手,积极联动平顶山学院、郏县审计局等派驻单位,同时借力郏县节日市集等平台,为村中优质农产品广辟外销渠道,已累计助销小谢庄村农副产品逾10万元,通过以“消”促“产”,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一次志愿采摘解了眼前急,更要探索长效机制保长远。”赵晓军表示,下一步工作队将针对卫永卿等经营户的需求,量身定制帮扶方案,让甘甜的果实真正化为村民腰包里实实在在的收获。

编辑:冯雅楠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