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日记里的“治理密码”——漯河市源汇新区双龙社区网格工作创新实践
时间:2025-07-13 13:16:22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石桂林 通讯员 彭莹莹
在漯河市源汇新区双龙社区的网格治理版图上,网格员工作日志就像一本神奇的“宝藏秘籍”,默默记录着社区治理的点滴,更蕴藏着让社区越变越好的“通关密码”。而与之配套的网格员工作日志管理制度以及“5+1”工作法 ,则是绘制社区精细治理蓝图的精准“施工图”。
网格日记:基层治理的“微镜头”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社区,网格员小赵像往常一样挎上工作包,手里攥着那本有些卷边的网格日记,开启了一天的巡查。这本日记是他的“百宝箱”,更是社区治理的“微镜头”。从小区里松动的健身器材螺丝,到高龄老人家中需要更换的灯泡;从商户门前乱堆的杂物,到邻里间因噪音产生的小摩擦,事无巨细,都被他一一记录在案。“网格日记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我们连接居民与社区的纽带。”小赵笑着说。在双龙社区,像这样的网格日记,每位网格员都有一本。它们就像毛细血管,渗透到社区的每个角落,捕捉着居民生活里的“小确幸”与“小烦恼”,让社区治理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

创新亮点:日记里的“治理智慧”
记录“已结”与“跟进”,为网格员工作赋能增效。记录网格员工作日志里当日事项是否完结及需跟进事项,具有多方面重要作用。它既能直观反映工作完成情况,帮助评估业绩,肯定自身价值以提升工作积极性;又能为后续工作指明方向,避免任务遗漏,合理安排精力确保工作连贯推进;还可通过分析已完结和需跟进事项,优化工作流程与方法,提高处理同类问题效率,提升整体工作能力;并且在与居民及其他部门沟通时提供准确信息,增进各方对工作了解,加强协作,提升居民满意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双向反馈”机制,让居民“有回应”。网格日记不只是“记录册”,更是“回音壁”。每次记录的问题,网格员都会及时跟进处理,并且在日记里标注处理进度和居民反馈。同时,居民也可以通过“源小智”小程序、网格微信群等渠道,反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现了“居民有诉求—网格员有记录—社区有行动—居民有反馈”的双向闭环。居民张大叔曾在“源小智”里反映自己居住的单元楼下飞线充电问题严重,存在安全隐患。20分钟后,他就看到网格员带着物业经理来到楼下,当场联系飞线充电户主解决问题,并在日记本上记录存档。“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这“源小智”还真管用!”张大叔竖起了大拇指。
效果彰显: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
在网格日记的助力下,双龙社区的治理成效逐渐显现。通过网格日记收集并解决居民各类问题100余件,小区里的“老大难”问题越来越少,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老旧小区的楼道变得整洁了,因为网格员在日记里持续推动清理行动;街头的流浪猫狗有了“临时家园”,因为日记里记录着居民的爱心呼吁;就连社区里的文化活动,也因为日记里收集的居民建议,办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这些变化让居民的“问题清单”不断缩短,“幸福账单”持续拉长。网格日记就像一根无形的线,把社区工作者和居民紧紧拴在一起,共同编织着美好的社区生活。

漯河市源汇新区双龙社区党委书记孙莹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网格日记的作用,探索“网格日记+大数据”模式,把分散在日记里的问题数据化、智能化分析,提前预判社区治理的潜在需求,让网格日记成为社区治理的“智慧眼睛”。同时,鼓励更多居民参与书写,让它从网格员的“工作簿”,变成全民共建共享的“幸福日记”,汇聚起社区治理的磅礴合力。
在源汇新区双龙社区,网格日记的故事仍在延续。它是基层治理创新探索的 “见证者”,记录着从 “发现问题” 到 “解决难题”的每一步,更蕴藏着大家对整洁环境、和谐邻里、贴心服务的期待。相信在这些满是烟火气与温度的日记里,会不断孕育出温暖与惊喜,让社区治理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暖,走出一条属于源汇新区双龙社区的独特治理新路径。